妙莲老和尚:如何免费得福报

我还是主动做不请之友,只要做利益人的事情,脚会冻得破裂受不了,还等待抢着倒水,大家都是精进向上、都是抢着这样做,不会有事无人做。绝对不会利益他人一点、不会伸一点手来做!好像人家就应该服侍他!愚痴的众生不知修福?  另有一种愚昧思想的人——小心眼、小聪明,是否把我面子分去了:你的福德既不会少,但这一盏灯不可能全照明黑暗,能照破这黑暗世界吗?不要有凡情人那种小聪明、小心眼:有福也不会安乐”....
2023-06-23
妙莲老和尚:如何免费得福报

如瑞法师:不抱怨也是一种修行

如瑞法师:不抱怨也是一种修行,  我们学习佛法,了解了什么是真正的智慧,就要从不抱怨。知足感恩当中来修,  不管出家在家,有时候我们为别人去付出,辛勤劳动付出了,因为是一种责任可以任劳。但是能够任怨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任劳任怨,不管别人怎么说我;我心里没有任何的不快乐,不管我多么地辛苦,我不抱怨任何人。我不抱怨所做的事,就像在家人,不要抱怨家庭里的成员,不要抱怨工作。不要抱怨单位等等。....
2023-06-23
如瑞法师:不抱怨也是一种修行

学禅若终生不悟怎么办

是摆下万缘、心无执著。一念能够摆下万缘,此一念就在悟中。顿证、顿悟是没有渐次、不假阶梯的,因为企求和等待都是妄念、执著、攀缘、放不下,但并不以悟境的贪求为修行的目标,悟境是在修行之前的一种观念,虽已知道生死是苦海、涅槃是彼岸。所以要畏生死而求涅槃,以此诱导迷人来修学佛法,除执著才能开悟,经常都在畏生死、求菩提的心态下。佛法重视愿力和业力,但因修行时业力的障碍。努力于戒、定、慧三学的修持。....
2023-06-23
学禅若终生不悟怎么办

智敏上师:佛教的特色

  因为世间上很多学者都说这个世界是好的。是烦恼推动身口意三业造恶所感的果?这根本上是从烦恼来的?你说它是不是苦的,烦恼怎么会结好的果呢。那五逆十恶的人倒成佛了,烦恼恶业?这个脏的、不好的东西感的果当然也是不好的,娑婆世界犹如火宅。而是否定我们的烦恼业,因为烦恼业是脏东西,  所以对佛菩萨说的话。这个世界是烦恼推动身口意造业而感的果,他们说人间是苦的。他们的智慧只能看到人间是苦”地狱里更苦。....
2023-06-23
智敏上师:佛教的特色

从佛法十疑略释看佛系与佛教区别

佛法并非消极厌世,佛系这个网络热词在各大营销号的滥用和误导下已经和佛教的宗旨相去甚远了,基本上成了消极和网络丧文化代名词。弘一法师在《佛法十疑略释》中曾说过”谓佛法为消极厌世者实属误会,大部分不了解佛法的人对佛教存在有很深的误会。所以才会把佛系和佛教混为一谈,学佛不是消极,推荐弘一法师的《佛法十疑略释》“此文从十个方面解释了佛法”  以下摘录弘一法师《佛法十疑略释》重点——;  一、佛法非迷信;....
2023-06-23
从佛法十疑略释看佛系与佛教区别

明一法师:向外追寻的习气

总是不能默默地放在一边,总是不能安心处世,即使变化到一个环境还差些的地方也愿意。  我们总是希望有所变化,远远超过整天呆在25摄氏度的空间里面的程度,没有持戒,就会对外界的一切现象了了分明,就会总想把自己知道的事情说出去“我们没有守好戒,想做、想说、所想”让它能够真实地知道什么是好环境,自己常常与人说在寺院生活中。能够做到不把自己心里的所想放在心上。就能不随便说想说的话,就能不随便做想做的事情;....
2023-06-23
明一法师:向外追寻的习气

如何使用财富方可心安理得

又如何使用财富?这不仅是一个政策引导问题,也是中国企业家阶层中的精英群体一直在试图探索明白的问题,和中国传统国学的精神世界里?是否能给企业家们一个简明而易于和长期坚持的修养路径:而是会追问”未来还是会问。佛法对这个问题早有非常明确的答案。就在于解除内心的迷惑和烦恼,则是帮助大众走向觉醒,成就解脱自在的人生。创造财富就只是其中的一种手段,一种帮助我们达成目标的手段。可以满足生存所需;....
2023-06-23
如何使用财富方可心安理得

如瑞法师:一念之间

一念之间“这是佛说的偈子。他从开垦土地、播种到除草,庄稼种的都挺好的。佛经常会路过他那里,并且会跟他打个招呼。他想:我这一路种田过来,佛陀常常路过这里,等丰收以后我一定会拿出来一部分供养佛陀,之后我自己再留一部分来受用。  但是没想到在准备第二天收割的时候,一夜之间狂风暴雨,庄稼被打得什么都没有了。他非常忧伤,对佛陀说:您一直陪伴着我“本来我想供养您一些的。....
2023-06-23
如瑞法师:一念之间

亲人去世怎样化解悲痛

请问师父用什么方法可以解除母亲的悲痛。应该知道诸法无常,人实际上没有一个生和死的问题,你母亲可能心就更烦了,这样也会让你弟弟能够得到解脱。  人往往都是想长命、想永远地长寿,不用说用佛法来看生命,就是世间人也会很明了地看到。或亲属不断地故去……这本来就是个生灭法,就要想怎样利用好这一段时间去修佛道,而得到一种不生不灭的身,这时候得到的真的虽没离开假的,本来没有生、没有死。....
2023-06-23
亲人去世怎样化解悲痛

延参法师:岁月从容不喧哗

我一直在思考弘一大师的《送别》,悲欣交集并不是对生活的肯定或否定。是对于回归内心本真的一种探索和追问,曾经的好友雨打花落去,曾经的朋友大多都不见了,便知其中滋味。  弘一大师在写这首词的时候还没出家,这一杯茶中就包含着生命所有的底蕴,悲欢苦乐,聊以告慰自己的生命情怀,你惆怅它悲凉吗,双手抓不住的荣耀,内心放不下的世界?  你只能对手里的这一杯清茶去倾诉,只能和这半杯清茶去告白。....
2023-06-23
延参法师:岁月从容不喧哗

明海法师:真正的“佛系”如何随顺因缘

  我们坚持初发心特别是坚持发菩提心是非常不容易的,佛法里有许多故事讲到坚持菩提心不退的不容易,刚刚发菩提心、修行还未到一定境界的人不要去布施。但修行到一定高度的菩萨没有问题,很多人错误地把随缘理解成不努力完全跟着外界的环境跑“怎么在变动不居、纷繁复杂的因缘里落实我们那个不变的发心,随顺因缘的背后还有一句很重要的话。第二个方面是对事物因缘差别规律的明白“....
2023-06-23
明海法师:真正的“佛系”如何随顺因缘

星云大师:为考生祈愿文

祈愿所有的学子们,能稳定身心,自在应试。 让我们一同为考生们祈愿祝福!  文/星云法师!  今天弟子怀着,  祝福的心情向您祈愿,  祈求您加被。  参加这次考试的考生,  让他们都能够,  金榜题名。顺心满意!  这都要祈求您:  让他们能从从容容地参加考试,  让他们能快快乐乐地步出考场  慈悲伟大的佛陀  我们都知道  考试胜负的关键  决定于(p....
2023-06-23
星云大师:为考生祈愿文

佛法的修行有哪些次第

略说佛法的修行次第(摄影:按部就班地一步一步的修学比较妥当。对于修行次第,发生欢喜,当知是名修行次第。防护六根之意)之后”经论中常常将”用来比较人类有别于畜生“惭是对自己德学浅陋。有一种懊悔之心,愧是怕自己作恶受人讥评,也让别人乃至整个社会一起受苦“  如果一个人常行善事(妙行),我们的心也变得很安定(正定)“我们自然就会生起一种欢喜心来学,心会很,我常常会有这种感受。....
2023-06-23
佛法的修行有哪些次第

对治嗔心的“综合疗法”

对治嗔心的“综合疗法”  ☞嗔恨心是个果:  一尼众问?为什么起嗔恨心:  妙祥法师开示?  为什么要起嗔恨心。嗔恨心是个果,虽然知道嗔恨心不好但它也是(p....
2023-06-23
对治嗔心的“综合疗法”

佛教中施主是什么意思

佛教中施主是什么意思?梵语檀越,也音译为陀那钵底、陀婆。意为行布施的主人,一般指出资供养僧众或者举办法会的在家信众。乐于布施者都可以称施主。阿弥陀佛在因地上发愿说:复为大施主,普济诸穷苦,令彼诸群生,长夜无忧恼。施主,(术语)行布施之主人也。自投资财而开法会或供养僧之人,又葬式之主等皆谓之施主。梵语檀越,陀那钵底Dā-napati,思益经一曰:世尊何谓菩萨能为施主“菩萨能教化众生:寄归传一曰。....
2023-06-23
佛教中施主是什么意思

初学者读什么样的经书比较合适

只要是没被别人改过的经书都是利益一切众生的法宝,都会产生无量无边的功德,  就是你有缘得闻哪一部经书,比如说我发现《金刚经》了,我也发现《地藏经》了,你就知道诸佛如来那种救度众生的慈悲心。他能变现很多种不同的身形来救度众生。这是诸佛如来和菩萨慈悲心的表现,能知道他们是以救度众生为目的的。并且能知道他们是以不同的身形来救度我们,  《普门品》主要体现的是往生之前我们现实生活当中急需解决的一些事情。....
2023-06-23
初学者读什么样的经书比较合适

对出家人的称呼你知道多少

你可知对出家人的称呼?  有关对出家人的称呼,各种称呼五花八门,别说一般在家居士难以区分,根本不足以将各种称谓详细的说明,现如今在名字上保留古代传统的。可能也就只有出家人了,都是有名有字有号的,名与字不相同:如《三国演义》中刘备一出场得这么说“在下姓刘,某家姓关名羽:姓孙”字载之,大家已经不再另取名与字。只剩下姓与名了,依然保留着名与字的传统,每位出家人都有两个名字。字号也应该是分开的。....
2023-06-23
对出家人的称呼你知道多少

抄写佛经也是一种修行法门吗

古人讲成佛有八万四千法门?传统书法抄写佛经就是一条极为殊胜的修行法门:才会对佛法知解得更加深刻。抄写时易于做到眼到、手到、口到、心到。  二、可以在笔墨中立见因果“会显示出书写者内心的境界或感受,那么笔画就会相应地显示出抛筋露骨、粗蛮莽撞的形态,那么笔画就容易呈现出锋芒毕露、戾气逼人的情态,那么笔画自然会显得拘谨局促和柔弱迟疑,如果书写者胸襟宽广、慈悲为怀。....
2023-06-23
抄写佛经也是一种修行法门吗

妙莲长老:佛号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就是你身、口、意三业能与佛法相应,如果闭着眼睛容易昏沉,不管大声念、中声念、小声念,  在昏沉或散乱时应用大声念,佛号盈满两耳;就是只有唇舌在念而你旁边的人都听不到,意中佛号也仍观得清清楚楚的,因为你心中没有念佛了,口念弥陀心散乱”那样念法今世是没法相应的!把当下的这句佛号念得清清楚楚、字字明明白白,你再相续无间的念,每一声佛号三千大千世界都能听到,则十方佛国所有佛都能听到“....
2023-06-23
妙莲长老:佛号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圣严法师:如何做佛事

课诵、闻法、讲经、布施、持戒、修定、八正道和六波罗蜜。并没有做佛事的观念,而且是邀请专业的僧侣、尼师来为亡者诵经、礼忏,甚至诵经礼忏的坛场在做佛事,最好是亡者的家属、亲友亲自持诵,不可把佛事做为葬仪的一个节目来看,因为做佛事就是召请亡者临坛听法,如果亲友、眷属对于佛事漠不关心,依亲友眷属做佛事的功德力量,同样可使亡者得到超度与救济的力量,若要超度先亡眷属,应该恭敬、供养诸佛菩萨。....
2023-06-23
圣严法师:如何做佛事

达照法师:佛法不是从他处而觅

佛法不是从他处而觅!  在佛弟子的心中有一种佛法,在不是佛弟子的人心中也有一种佛法,而此两种佛法的共同点便是拥有了生命。因为每个人的生命中就有佛法,假如不知道如何观照自己的生命,那就难以真实受用佛法。除非你有殊胜的善根和机缘,未能把握佛法精神的,而把握了佛法根本之后,则是一种显现的佛法。然此二者均为生命之真实,而如此孜孜不倦地追求现实的各种感受,以致于看不见自身的真纯、明亮和洒脱的气质:....
2023-06-23
达照法师:佛法不是从他处而觅

星云大师:佛诞节祈愿文

佛光山浴佛法会浴佛池!  我们在此地虔诚恭敬地礼拜,  因为您诞生到世间来了,  蓝毘尼园里奇葩争妍,  迦毘罗卫国中万众欢腾,  众鸟齐声歌唱。  从此人间有了光明,  从此人间有了佛法,  发出天上天下,唯我独尊的宣言,  用清净法水洗涤娑婆尘土,  溷浊的溪水变得清澈,  燃尽的薪火炽盛起来,  地上出现稀有的瑞相!  这些都是在欢迎圣者您光临世间,  由于您降诞在娑婆世界!....
2023-06-23
星云大师:佛诞节祈愿文

一行禅师:我们内心的能量区

  我们都知道当愤怒生起时,若采取任何语言或行动并不明智,想克制自己的反应,其实真正该做的是:回到内心观照愤怒。  愤怒是心中的一个能量区,是个内心正在受苦而需要照顾的小孩。当生气时,就是聚集另一个能量来拥抱与照顾愤怒。第二个能量区是正念的能量,也就是佛的能量,它存在于每个人心中,我们都有能力藉念念分明地呼吸与走路来聚集它。佛在心中”每个人都有能力聚集正念的能量,清楚地觉察周围所发生的一切事。....
2023-06-23
一行禅师:我们内心的能量区

证严法师:一切都只在一念心

学佛就是要了解道理,了解人间空幻犹如水中的金块一样。  文/证严法师,  佛陀说。人生空幻如泡影,生命无常,什么时候会退出;谁也不知道,一生力争得来的物质、财产?到底有多少时间能享用呢?又有那些能永远拥有呢:  佛经里有一段譬喻,  一位年轻人在岸边看到水中有一块闪闪发亮的金块,他看了很高兴。赶快跳进水里捞取,但是;任凭他怎么捞都捞不到,筋疲力竭、全身既湿又脏的他只好上岸休息没想到在水波(p....
2023-06-23
证严法师:一切都只在一念心

放生时必须念《放生仪规》吗

放生时必须念《放生仪规》吗?因为《放生仪规》不是念给众生听的,众生就懂,  当然众生也可以听懂。所以说不要简单放生。还是念念《放生仪规》。写这个《放生仪规》的人肯定是个大德。对众生的理解和着相,马上放生救命。放生、念经、拜佛哪个消业快?放生算布施吗:像阻止放生等行为就是愚痴:而救那些健康的——那你说世间为什么还有医院,被邪见说法左右以后就会造种种的恶业。造了恶业却认为是善的。....
2023-06-23
放生时必须念《放生仪规》吗

网站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