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参法师:走心的活着
重新去活出生活可爱的模样,去包容这生活的遗憾,去理解这生活或多或少的缺憾, 不要总问生活为什么这么辛苦,活出生活走心的方式,不要盲从了生活的煎熬。或者沉默在生活的煎熬当中,有时候我们欠生活一份谦卑、一份坦诚。我们欠自己一份内心的辽阔和生命的自由,成就内心信念的强大,成为面对生活磨难的勇敢。成为化解生命困难的智慧,活出和生活的握手言和?解读着什么样的生活可爱,伴随着生活如何的辽阔和视野。....
2023-06-24

衍慈法师:天堂与地狱在自己心中
请问师父,有法师说,‘天堂不在天上?地狱不在地里’:天堂地狱在自己心中,不但是天堂地狱。而且十方法界、佛、菩萨、声闻、缘觉、六道一切众生(包括地狱)?见到好看的东西根本不会去欣赏他,好吃的东西都觉得没有味,这就像在地狱里受苦一样,也觉得如意,我们念佛因就和佛相应。我们的心当下就和佛打成一片,我现在发菩提心。乃至行五戒十善就与三善道相应,存有贪瞋痴三毒心便是在三恶道了!天堂地狱不可否定。....
2023-06-24

如何理解佛经中的应无所住
只因娑婆世界 ( 社会 ) 上的人‘心’欢喜有所住。有的住在名利富贵上,心中充满贪瞋痴三毒以及七情六欲等烦恼上,若把心牢牢的住在某一种事物上, 也将会变成自己烦恼痛苦的根源, 世间上的一切事物都离不了成住坏空的过程,生起烦恼,或不欢喜的东西所缚得失去自由。每天有多少人为了金钱、事业、学业、感情、家庭等等得失去做没有理智的事。‘世间无常,’阐明了学佛的觉悟。....
2023-06-24

印光大师:面对灾难切记勤念观音
(文钞续编•复宁德晋居士书),管保不遭灾祸,(文钞三编卷一•复宁德晋居士书六),势不能一时兼诵各咒,(文钞续编•答曲天翔居士问二十七则),称念观音名号,为唯一无二之妙法,(文钞续编卷上•复念佛居士书)。决不至与不念佛人同一受殃也,(文钞三编•复朱仲华居士书一)。 ●祈遍令乡人同戒杀生,念观世音圣号,虽菩萨大慈,(文钞三编卷二•复周伯遒书十四)。通皆吃素,于行住坐卧中常念,人皆令念。....
2023-06-24

净慧长老:腊八节是佛陀悟道日
是佛陀经过六年苦行。在菩提树下觉悟成道的纪念日,因为它是佛陀成道的日子,有佛陀成道说法。人间有了佛教。就能够达到人格圆满、究竟成佛的目标: 因为佛陀在成道的那一刻就观察到,大地一切众生都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今天这个日子对于我们每一个佛弟子来说。这一天对我们每一个佛弟子、对大地一切众生来说。认识到苦行不是修道的最佳方式,释迦牟尼感到苦行非道,然后接受一位牧女用牛奶煮的稀饭的供养?....
2023-06-24

延参法师:时光的朋友
我们都希望被生活善待,都希望自己想要的生活顺利,没有谁真正的被时光善待。只有自己的态度才是最好的告白和答案,所有的努力只是人生又一次出发的前提,总要去拿生命去实践、去实现。需要付出信心与坚持。生活中那么多的沉重伤感,活出生活的轻松和解脱,也没有什么改变不了的生活,因为生活要承受很多负担、遭遇很多麻烦,不要让内心的脆弱和生命的感伤,不要让那些坏心情、负面的东西成为生命的负担,放下对生活的抱怨。....
2023-06-24

仁炟长老:把握三观阳光人生
用无常观来看待问题。一切事情都是变化无常的,不可能有永远的成功,也不可能有永远的失败。 文/仁炟长老, 诵《金刚经》“要把握几个”观。 用虚幻观来看待问题。人在这个世界上的经历就是一场梦,如梦幻泡影,每个人都是梦中的一个角色。既然知道人生的经历是梦境、是幻觉,那么还要为这个结果患得患失吗?大可不必啊。还要焦虑,有什么意义?所以我们要修在当下,阳光人生。当你不纠结忧虑的时候。....
2023-06-24

腊八粥与佛弟子有何关系
腊八粥与佛弟子有何关系, 腊月初八这天吃腊八粥,对于佛弟子来说。其实与祭祀、养生保健什么的并没有特别的关系。腊八粥是为了纪念释迦牟尼佛在腊月初八这天觉悟成道? 一碗粥和释迦牟尼佛有什么关系,若想了解其中缘由。这事还得从佛的故事说起, 那时候一位名叫乔达摩....
2023-06-24

如孝法师:用佛法规划人生
佛法是很简单的事情,那我们每一个人的思想都是因为没有被净化彻底才会来到这里的, 所以我们对于一切事情都要做还债想,所以我们面对障碍要欢喜,但是如果没有正确的知见,如果不明白烦恼的可怕,不明白修行的重要,不能够积极地去创造人生。人生就等于没有答案,这就具足了和道场实质内容相符合的因缘,赶紧去求殊胜的解脱,应该把它当作我们人生最大的事情、最重要的事情,要明白修行对我们的意义。....
2023-06-24

宽运法师:这才是真正的布施
我们今天要布施的时候, 我们所有的凡夫啊。都是有妄想、分别和执着,这个《金刚经》里说了“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无念、无住、无修、无证之者?这个才是最究竟之理呀, 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起心动念的!我们无念、无住、无修、无证是做不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我们都是有所住”那佛教就说什么才是真正成就了呢,我们连成佛也不执着了,那你才真正是佛啊,那你执着了成佛,那你还不是真正的佛呀!....
2023-06-24

素食者单位吃荤怎么办
但是单位都吃荤怎么办? ☞光明正大得定力: 一居士,我想吃素但(p....
2023-06-24

腊八粥如何成为民俗的
腊八粥如何成为民俗的,我国的传统是要喝腊八粥,说起腊八粥。就不得不说起腊八与释迦牟尼佛祖甚深的渊源,本名乔达摩....
2023-06-24

“开光”开的是什么光
《佛说一切如来安像三昧仪轨经》曰“寺院新塑的佛菩萨像都会举行开光仪式”通常信众在家中请佛像供奉。很多人请佛像挂件,也会先开光,但开了光的佛像一定更灵验吗, [开过光的佛像一定更灵验吗。 是不是开过光的佛像更灵验呢?如认为开过光为标准的佛像就灵验。那佛像灵验的标准是什么呢,佛教所说的有求必应是以善法至诚祈愿佛菩萨的加被?并不是说佛菩萨能满足你任何欲望。....
2023-06-24

明贤法师:真正的外在在里面
见物便见心, 证悟的路径古今相通,古人用古人的方式说:今人用今人的方式说“一切法相常清净故, 如是观诸法。 见物便见心, 节选自《佛教世界观》,唯识宗把它理解为有主有次,而佛教中观一系的学人则认为心和外境是同时生起的。所谓没有离开心的外境“也没有离开外境的心”外境多数属于我们与生俱来的习气的范畴,是属于深层心理投影在外面所产生的现象“多数以烦恼为结构“而更微细的。....
2023-06-24

明海法师:修行人不能忘的几件事
每天有几件事不能忘记”我们能遇到珍贵的佛法,这珍贵的佛法能帮助我们从人生的贫乏里走出来,从人生的烦恼和痛苦中走出来,想坐下来得赶紧给他找椅子……总而言之,通常世俗生活中的一些观念要打破,通常世俗生活中的一些观念和前提是接受。所以遇到问题的时候我们会说,禅修就是要改变你的脾气。向你心中的这个影像去发感恩的念头,你能看到它的无常、它的苦、它的可厌相,其实就是一次次打开心结的过程。相信佛能做到的。....
2023-06-24

如瑞法师:悟道在于心
悟道在心,事事都要往道上来会,是让我们懂得怎么样来理解佛与我们出家人制定的种种戒律。和在落实戒律当中体会到佛制戒的精神,而悟道在心,就是事事都要往道上来会,一切时一切处都可以让我们开悟。一切时一切处都可以积聚我们修学成佛的资粮,所以解脱成佛是需要我们日积月累的,也许有些人会早早地成道,也许有些人他需要不断地以佛的教法来改变自己凡夫的行为、语言、心念:闻佛道长远不生退怯,观众生难度不生厌倦。....
2023-06-24

《景德传灯录》中的茶与禅
二是僧徒自饮以助修禅悟道,三是供僧俗客人饮用以助缘传道。觉林僧志崇收茶三等“元《敕修百丈清规》卷二记载佛祖释迦牟尼诞日。日本入唐僧圆仁记开成六年(841)大庄严寺开佛牙供养,十方僧俗尽来吃”花灯、名香、茶、药食供养贤圣,[22]五代时吴僧梵川植茶供佛的行为比较特别,从吴地远赴当时出产名茶之地蒙顶结庵种茶,佛教亦即于此时开始在传道中利用茶饮。....
2023-06-24

略说天台宗的十乘观法
略说天台宗的十乘观法, 十乘观法是天台宗智者大师总结的十种观行法门。为正观对象轨范之十种观法,即能因至果成就观法。又称十乘轨行、十观成乘、十法成乘、十法成观、十法止观、十重观法、十乘观、十乘或十观,修此观法能安住众生心,又以观法能除迷妄,乃因观不思议境等十法,能运乘修行者至菩提果;观不思议境为观本体之正观,进而修第二至第七观法;则更修第八以下之观法!即观凡夫于日常所起一念心中,此种观法。....
2023-06-24

净慧长老:禅修用功的五关
净慧长老:禅修用功的五关, 文/净慧长老, 开始用功过程中有诸多的问题,腿子疼,掉举多,方法用不上。信心生不起来。归纳起来不过这五个方面, 腿子是第一关,今天到了第五天,多少有些坐不住了腿子疼是事实因为(p....
2023-06-24

净慧长老:念佛与调五事
念佛也是禅定的一种,念佛的人都希望得念佛三昧。念佛三昧也就是念佛的正定(或禅定);念佛如果不能念到一心不乱,念佛就不容易有受用。能够念到一心不乱,要想念到一心不乱。所以禅定与念佛是一码事。不要把念佛和修禅定打成两橛。从佛教修行、修定的根本意义上来讲,念佛与禅定是密不可分的,也是念佛与禅定相结合的“默念佛号也是禅定的一种,念佛与禅定不是两件事。我们在修净土法门时。....
2023-06-24

梦参长老:念念之间都是修行
要时时注意照顾你的身、口、意三业: 为什么对每一位受三皈依的弟子“我一再嘱咐他们,你睡觉前“早上醒来,就念“就是使你念念不忘三宝?在家俗务很多,你恐怕会忘记念,如果早些时候把它念好,白天没念,我早上已经念了“ 晚上一睡觉,夜间怕作梦啊,作梦的时候也不忘三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最少要念十遍:早晚相续“转变你的贪、嗔、嫉妒”这样子你会生起一种纯粹的清净心。皈依佛之后会问,师父啊。....
2023-06-24

持一个咒还是多个咒好
持一个咒还是多个咒好?还是持多个好?又说念佛三昧,又说持咒三昧?是不是这两者不矛盾啊?修行上有些问题,烦请法师和这的师兄解答?感恩。 曙提法师答:一个多个因人而异,初学者还是专注一些较好。另外持咒,还是要在专门的上师指导下比较如法,进步也快。至于持咒三昧,念佛三昧,只是入门方式不同,本质上没什么区别,三昧者,正定也。祝您吉祥。....
2023-06-24

星云大师:真正的享受
星云大师:真正的享受。 每个人都希望能舒服地享受精神或物质上所得到的种种,有的人希望享受富贵荣华,有的人喜欢享受天伦之乐,有的人喜欢享受清闲、安静。有的人享受读书、做事的乐趣,世间可以享受的东西有许多,要知道享受的真义。才能提高享受的品质:在此有四点意见贡献给大家, 第一、享受健康不如享受(p....
2023-06-24

佛教常识:普佛的意思
普佛属于佛教忏仪的一种。内容包括香赞、佛号、忏悔文、赞佛偈、拜愿、三皈依、回向。可按普佛的不同目的而更改赞佛偈及拜愿的所赞所拜之佛菩萨圣号;或特别为了某一尊佛菩萨的纪念日而打的普佛,即有释迦普佛、弥陀普佛、药师普佛、观音普佛、地藏普佛等,延生消灾是礼药师普佛、往生追荐是礼弥陀普佛。因为现在流行的《禅门日诵》课本,忏悔文即是《禅门日诵》的晚课项目之一。....
2023-06-24

莫做十种奇怪的修行人
莫做十种奇怪的修行人,抱着和佛菩萨做生意的心情, 有的人不学佛还好,一学佛就这也看不惯,布施、爱语、利行、同事的四摄法。是学佛四依四不依之一,也不能广学博究佛教义理,说示究竟显了之义之经典也。在心底里没有诚心归依佛、法、僧三宝。往往以个人的世俗知见为标准,去理解佛法、佛经。而且难免在心底里不自觉地谤佛、谤法,这是学佛参禅的途径,与疑心学佛是两码事, 有的人学佛容易产生边见。....
2023-06-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