衍慈法师:什么才是入道的基础

  (一)入道基础,就是要尊重戒律,戒律是成佛之根本,所讲要成佛必先学戒,戒能生诸功德,由戒生定,以定发慧,戒定慧三学,以戒为首,犹如阶梯,次第而进,不可超越,三学包括了整个佛法的三藏十二部,戒有防非止恶的功能,受戒后要懂得开、遮、持、犯,什么事该做与不该做。才不会增加过失,损害智慧:戒分有根本清净与方便轻遮,经文所说,是根本清净戒,指四重戒之杀、盗、淫、妄。原则上是绝对不能犯的。....
2023-06-25
衍慈法师:什么才是入道的基础

净界法师:心住在外境的二个过失

主要的重点是在修学福德资粮:看到我们过去生有无量无边的罪业,我们发觉有很多的善法我们没有具足,我们的心是依止一种攀缘的心?本经说的[心有所住],当我们明了的心跟外境接触的时候,我们的心住在外境,  第一、我们今生的心很容易产生忧恼—忧愁苦恼,所以弄得我们经常…心有很多的挂碍、很多的怖畏。  第二、更严重的…就是当我们的心住在外境的时候。就没有生死的果报呢,虽然我们很努力忏悔业障、积集资粮!....
2023-06-25
净界法师:心住在外境的二个过失

净慧长老:菩提路上信为根本

佛教的整个修行次第,如果所讲的能够给各位在修行过程中做一点点参考;  所有关于修行路上的法门、方法。我在此讲来讲去。不可能每一位都接触过祖师的语录、大德的开示,有学人向一位禅师提问题:这位禅师回答错了。百丈祖师上堂说法之后, 这位由野狐变化的老者当下恍然大悟!佛法上说错了话。瞎人眼目的还有更重的果报:但是佛教的整个修行次第。信、解、行、证四个阶段缺一不可,才会进一步去追求佛法的真理。....
2023-06-25
净慧长老:菩提路上信为根本

虚云老和尚:说得一丈不如行得一尺

  出家人天天讲修道?如何谓之修道呢,理是人人的本心?灵明妙用,能含一切万物的才是真空,修行人要明白这样的真空,见自本性,他不用看图就能说得清清楚楚,别人问起来虽然答得出,修行人见道之后,空就能摆得开,色空原来无碍,若实在明见此理,  古来有一位老修行,常能劝人放下放下。我在三十年前就断无明了”所以就跑到深山住茅庵去?以为就真无烦恼了。谁知有一天在庵中打坐,有说不要动修行人的念头。....
2023-06-25
虚云老和尚:说得一丈不如行得一尺

梁武帝“舍身入寺”有什么意义

梁武帝,梁武帝并不信仰佛教,但是当他登上了王位以后。他就改奉佛教了,舍道事佛,并且要求群臣百官都“舍邪入真”梁武帝推崇佛教可谓是不遗余力。佛教很快就进入了繁盛时期,在南朝时期。全国的寺院、僧尼数量也迅速增加起来,仅建康这个地方,就有五百多座寺院,十多万僧人,皇帝菩萨“在《南史》中”就记载了梁武帝。他先后四次舍身入寺。他的群臣出资亿元才把他,舍身入寺,说明了梁武帝对佛教的虔诚信奉“....
2023-06-25
梁武帝“舍身入寺”有什么意义

心律法师:烦恼来源于放不下

自然烦恼丛生,得与失、荣与辱、起与落,你在乎的越多。心里就会越痛苦,你舍弃的越多。内心就会越清静,可以消解自己的痛苦,拿出自己的温暖。可以得到别人温暖的馈赠。这就是爱的神奇力量,我没钱给她治病那还有钱布施呢,  伽蓝尊者觉得这童子孝心可嘉,对着路边的一块石头随手一指,就将其变成了一块金子:送给童子说“好好给你母亲治病吧。  哪里晓得童子竟然无动于衷”见财也不起觊觎之想,谁知童子却说。....
2023-06-25
心律法师:烦恼来源于放不下

人生最大的“恶业”是什么

人生最大的“  答:最大的恶业是“《大般若经》说。若人毁谤佛法:必堕无间地狱,无量劫受大剧苦,无解脱时,  次大的恶业是。破和合僧“《本事经》卷一”佛重说颂曰。世有一法生,能起无量恶:所谓僧破坏“愚痴者随喜,能破坏僧苦,破坏众亦苦,僧和合令坏。经劫无间苦。....
2023-06-25
人生最大的“恶业”是什么

弘一法师:药师法门修持课仪略录

欲修持药师如来法门者,应供药师如来像。  文/弘一法师,  药师如来法门大略。如大药师寺已印行之《药师如来法门略录》所载,  今所述者为吾人(p....
2023-06-25
弘一法师:药师法门修持课仪略录

明一法师:生活得简单些

所以克服贪的毛病是我们学佛的很重要的下手处,这里从自己的生活角度简单讲讲,粪扫衣、常乞食、树下坐、腐烂药,所有衣服必须与俗服有异。所以我们出家人穿僧衣基本上是按照这种制度制作的,  在中国没有像印度那样布施给道人饭食的风俗习惯。为斋主做佛事接受供养或自耕自给几种生存方式,树下坐和腐烂药在中国更是行不通了。  自己从来就喜欢简单的生活,因为生活简单的直接好处就是可以有更多的时间用来看书学习和打坐。....
2023-06-25
明一法师:生活得简单些

净慧长老:四大菩萨的精神

其理论指导在千百年来形成了以四大菩萨的精神作为我们修行的目标,同时四大菩萨的精神又是我们修行的理论指导,四大菩萨是大智文殊师利菩萨。每一位菩萨的精神都代表了大乘佛教的一种理念,大乘佛教的精神完全体现在这四大菩萨的精神上面。也是作为菩萨行者这样的一个身份在落实修行。就要以菩萨的精神来指导我们的修行。菩萨修行的法门是六度四摄,四摄就是菩萨教化众生的具体方法。....
2023-06-25
净慧长老:四大菩萨的精神

星云法师:六种“信佛”的层次

佛教讲‘解行并重’、‘福慧双修’,  文/星云法师。  随着‘人间佛教’的风起云涌现在举世的佛教徒增加了(p....
2023-06-25
星云法师:六种“信佛”的层次

净慧长老:人生的欲望需要规范

  昨天讲到人生必须面对的三个问题。人生又产生了执著、欲望、烦恼,财、色、名、食、睡是生命内在的本能需求,有权有势的人感觉到他自己的追求受到障碍。  佛教、佛法并不是要我们完全拒绝生命本能的需求,完全摒弃财、色、名、食、睡的需要。佛教仅仅是把这种追求加以规范,使各种追求沿着善法的轨道来展开。因为完全否定财、色、名、食、睡的合理性,贪心、嗔心、愚痴心又是从哪儿产生的呢。....
2023-06-25
净慧长老:人生的欲望需要规范

慈诚罗珠堪布:运气不好时该怎么办

运气的问题是我们大家都非常关注的事情。这在传统文化里面讲得比较深入、透彻,  当然我们也不能说这里面讲的所有的都是真实的,就是我们的前世带来的一些好的力量或者是不好的力量,除了我们能够看得到的客观因素以外。这粒米生长得不好的原因是什么呢,可能是这么多的条件、因素当中。顺不顺也不一定完全是跟运气有关系。我想这里面可能是要深入地去研究?是传统文化里面讲得比较多的。那么你去了解有没有这方面的问题。....
2023-06-25
慈诚罗珠堪布:运气不好时该怎么办

写水陆牌位的功德利益

写水陆牌位的功德利益,超度亡者、列祖列宗、六亲眷属、冤亲债主、故杀误杀的生灵;消灾延寿牌位,充满对三宝的恭敬和法会的期盼,让众生能进道场、进入法会,  为历代祖先、过世亲友、有缘众生、冤亲债主等敬立牌位,目的是希望蒙诸佛菩萨的慈悲加被,  (一) 长生禄位(即消灾延寿红色牌位)。立此牌位目的是使其长寿、健康、增福、添禄、消灾等等。  为已故先人在寺院做超荐牌位,帮助他们清除业障、超生净土:....
2023-06-25
写水陆牌位的功德利益

佛教月光菩萨的前世今生

  月光菩萨为药师如来二肋侍菩萨之一。即释尊于过去世修菩萨行之前身:据佛教贤愚经卷六、月光菩萨经、大宝积经卷八十记载,月光菩萨又称月净菩萨、月光遍照菩萨“月光菩萨是东方净琉璃世界药师佛之右胁侍”与左胁侍日光菩萨并为药师如来的两大辅佐。 月光菩萨与日光菩萨三尊菩萨合称。亦有相传药师如来与日光、月光菩萨本为父子。受电光如来咐嘱分别改名为医王与 日照、月照。 南无月光菩萨是药师如来的胁侍。....
2023-06-25
佛教月光菩萨的前世今生

经典导读:何谓无诤三昧

何谓无诤三昧:是第一离欲阿罗汉。  无诤是佛教徒修行中的重要事项之一”到大乘佛教时,便是大乘佛典中所常见的修行方法之一“诤:为烦恼之异名“烦恼为诤论之根本。言语相违。谓之无诤,又《瑜伽师地论》卷九十七亦谓。指随顺空理无违无诤之三昧,此词多被用来称赞须菩提是离欲之阿罗汉,但天台宗则用以称任运证三谛行法者。《大智度论》卷十一云,须菩提于弟子中得无诤三昧最第一。无诤三昧相,不令心恼:....
2023-06-25
经典导读:何谓无诤三昧

为何只有佛教有“舍利”

在佛教中”舍利。特指佛陀或高僧遗骨火化后结成的珠状结晶体,我国的一些寺院相继出现”半夜发光的现象,竟发出荧荧的磷光,不少笃信佛教的人认为“这和修行程度的高低、悟道是否彻底有关”的成分跟焙烧以后的胆结石或肾结石的成分很相似”舍利子“很可能是焙烧以后的结石”高僧终日静坐参禅“他们的体内极易生成结石,结石主要成分是钙质或金属盐沉积,形态和水垢相似,这些东西在高温下都会变成粉末状的的氧化物。....
2023-06-25
为何只有佛教有“舍利”

星云法师:为人四要与行为四戒

  《佛光菜根谭》说“戒是安乐的根本,无戒则纷乱必起。生活中有了规则、纪律。行为上就不会逾矩、脱序,  第一、做人不可患得患失:一切都在不断的变异生灭之中,你想要没有生老病死等,必定事与愿违,尤其心里的患得患失。就会生起种种挂碍、恐怖,终日忧虑,所以生活里千万不要患得患失,  第二、做事不可顾此失彼。世间上的人事复杂无比:常常会顾此失彼,有时顾到这个人,有时重视这件事;疏忽了那件事。....
2023-06-25
星云法师:为人四要与行为四戒

憨山大师:勿以上根自负

看来若是真实发心,怕生死的,不若持咒入门,以先用一片肯切心,烦恼根深,安得一念清凉,纵发心修行。难下手做工夫,不过学些知见资谈柄。念佛又把作寻常看。不肯下死心,其实藏识中习气潜流。故念佛从来不见一念下落,若念佛得力?岂可别求玄妙耶,闻参禅顿悟,不要修行。在古德机缘上,称口乱谈,只图快便为机锋。此等最可怜愍者,  看来若是真实发心,怕生死的,不若持咒入门,故易得耳,问在家修行之要。....
2023-06-25
憨山大师:勿以上根自负

大安法师:难信与仰信

也就使得这个法门在被众生接受的过程当中。一定首先是站在我们众生的角度去看待它、评价它、接纳它的,  这使得我们对净土法门在佛那一边建立的情况,不是凡夫情见里面的事情。我们看这个经文会理解为,觉得不应该这样理解,是没有人相信容易往生,  净土法门是从佛的果地觉所建立出来的。特别彰显十方诸佛度化众生大慈悲、大智慧、大方便的一个法门,我学佛法一定要读遍所有的经书:再就是你通途教理搞得非常熟?....
2023-06-25
大安法师:难信与仰信

如法供水的九个步骤

可以思惟在净除自己和众生的两种障碍,然后将供杯放在香的上方薰一下,再把供杯叠在一起,  (3)为了避免呼出的浊气污染供品。(如未先加持而直接供养,不过这样的供养容易造成障碍。使心变得不清净、不稳定,  (5)供水应该倒至离杯边缘约一粒米距离处。这样可以避免收供杯时溅湿供桌,会造成将来你的心识迟钝。  (7)供杯要摆设得很庄严整齐。它的含意是不要以扭曲的心来供养”....
2023-06-25
如法供水的九个步骤

学佛要放弃现有生活的享受吗

学佛要放弃现有生活的享受吗?在需要威仪、礼节的场合和环境,享受是一种礼貌、隆重的表示。也当舍去所有的享受和大众共度难关,今生享受愈多,就主张比丘要身无长物:来比照出家的生活而行,目的就是在于惜福而放弃享受。应该包括吃的、用的、住的、坐的、睡的、身上带的和各种娱乐设施。放弃享受是为福报节流。传说释迦世尊也接受金缕袈裟的布施供养,当时的福德长者们供佛斋僧时,并且庄严、修饰精舍和供佛斋僧的场所;....
2023-06-25
学佛要放弃现有生活的享受吗

“出离心”到底指什么

到底指什么”就是我们认得世间无常,认得世间这一切是生灭变化,都是苦,所以我们想离苦得乐。把世间的一切看淡、看破、放下,把世间的一切做好,培植成佛之福德、资粮,成为无暇之人生,  而且对法有着。百千万劫难遭遇“的稀有之心”这个人学佛法才能受益,如果这个人没有出离心。对佛法没有这种稀有之心,学习佛法是有目的,有求的,而且在五欲之乐当中,在世间生灭、有为、得失、名闻利养上面去下功夫。....
2023-06-25
“出离心”到底指什么

如孝法师:修行依靠三种力量

不清净的现实慢慢地就会被我们发现,佛法的根本是清净,我们凡夫相对来讲不清净,或者说无始劫来充满了我执、烦恼执这两种障碍。所以我们没有办法现量地看到自己生命河流当中有何障碍,不清净的现实慢慢地就会被我们发现,禅定真的是非常难的事情,他和佛法的缘分就会不断地成熟,但生活当中我们感受不到生死。而修行人知道有生死这回事,看看自己能不能通过思维生死而真正地发起出离心,慈悲、智慧、愿力哪一个比较明显一些。....
2023-06-25
如孝法师:修行依靠三种力量

大安法师:多善根福德的因缘

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不是说我们自己修行就能修到多福德?多福德是你能够信愿执持名号,就是多福德,  因为阿弥陀佛把他的福德凝聚在名号里面。我们去念佛。就把阿弥陀佛的福德转为我们自己的,深信切愿就是广大心,于是阿弥陀佛的四十八大愿就是我们多善根的因。  阿弥陀佛的菩萨六度万行的多福德的行就是我们多福德之缘。就是多善根福德因缘,都胜过百年供养圣人的功德,你一发起信愿求往生的心。....
2023-06-25
大安法师:多善根福德的因缘

网站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