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参老和尚:如何是妙法

梦参老和尚:  老和尚的法语,妙 法,没有彼此。  法界没有净秽之分,无碍圆融,  要是分别的说,净土的人生不到秽土去。秽土的人也不会到净土去,各各不相干,  要是融通的说。在秽土也能生到净土,净土也能够示现到秽土。  这种道理非常的深,因为我们现在是识分别。  性无分别,这叫真性灵明。  这个法就是妙法....
2023-06-26
梦参老和尚:如何是妙法

你知道浴佛节的由来吗

  我今灌沐诸如来 净智功德庄严海,  五浊众生离尘垢 同证如来净法身,  戒定慧解知见香 遍十方刹常芬馥,  愿此香烟亦如是 无量无边作佛事。  亦愿三涂苦轮息 悉令除热得清凉,  皆发无上菩提心 永出爱河登彼岸,也就是后来出家成道的佛陀“因此在这天有些寺庙的僧侣会用甘草茶做成浴佛水“仿效这种情景为释迦像沐浴”浴佛的仪式一般是在佛殿或露天净地举行,信徒每匀水淋佛。....
2023-06-26
你知道浴佛节的由来吗

缘起论是不是佛教特有的教义

在当时各教派中?缘起论是不是佛教特有的教义:  赵朴初居士答。是的:佛经中说缘起有十一个意义,  (1)无作者义,(2)有因生义,(3)离有情义,(4)依他起义,(5)无动作义,(6)性无常义,(7)刹那灭义,(8)因果相续无间断义,(9)种种因果品类别义,(10)因果更互相符顺义。(11)因果决定无杂乱义。这些意义都是不同于其他教派的教义的....
2023-06-26
缘起论是不是佛教特有的教义

证严法师:灵验不灵验

证严法师:灵验不灵验,  贪婪渴求人生贫困的‘因’。心中无欲即远离求不得的苦果,  在日本有一个村庄,东边是高山西边是一片宽广的(p....
2023-06-26
证严法师:灵验不灵验

菩提树为何被视为“圣树”

菩提树为何被视为“普遍栽植菩提树,被虔诚的佛教徒视为圣树”传说佛祖释迦牟尼是在菩提树下修成正果的,无论是印度教、佛教还是耆那教都将菩提树视为。政府更是对菩提树实施“佛祖释迦牟尼曾在位于菩提迦耶的一棵毕钵罗树下潜心打坐”终于在七七四十九日之后顿悟成佛。毕钵罗树也改名叫菩提树,每个佛教寺庙都要求至少种植一棵菩提树,印度非常讲究菩提树的,并以当年佛祖顿悟时的圣菩提树直系后代为尊。....
2023-06-26
菩提树为何被视为“圣树”

星云大师:最好的抉择

星云大师:最好的抉择,  不要同归于尽,  万机休罢付痴憨,踪迹时容野鹿参。  不脱麻衣拳作枕几生梦在绿萝庵----宋....
2023-06-26
星云大师:最好的抉择

大安法师:认识这颗心

实际上阿难尊者就是为我们末法的、愚钝的、颠倒的众生作一个当机众。这个心不在内,就是由于无始以来我们妄认这种生死的识心、攀缘心为真心。而不知无始以来的菩提涅槃之妙明真心,所谓缘影心、攀缘心。这个心是虚妄的、是不真实的,  如果我们把这个心认为是我们的真心,都是我们的虚妄心啊。虚妄的、生灭的、攀缘的心最终只能把我们引向黑暗,  所以我们要当体观照到这个八识的虚妄心之相状。....
2023-06-26
大安法师:认识这颗心

出家男子为何称为和尚

要有一定资格堪为人师的才能够称和尚:出家男子为什么称为和尚?和尚是什么意思:  赵朴初答“原来是从梵文Upqdhyqya (P.Upajjhqya) 这个字出来的,这个字到了西域被读成“乌阇”到了汉地又读成,和尚“它的意思就是”师,和尚本是一个尊称“要有一定资格堪为人师的才能够称和尚”不是任何人都能称的。这个称呼并不限于男子,出家女众有资格的也可以称和尚。....
2023-06-26
出家男子为何称为和尚

唐僧为什么要经历那么多的磨难

唐僧为什么要经历:那么多的磨难,我们看《西游记》老是想?孙悟空背着唐僧,一个跟头不就翻到西天了。那孙悟空翻了那么多跟头,还没翻出如来佛的手掌呢,唐僧根本也不用走,就在如来佛手掌里。唐僧也不用孙悟空背着他翻一个跟头的,翻那么多跟头还没翻出如来佛手掌,不是如来佛不见唐僧,是因为唐僧还要克服自己的种种障碍,内心的烦恼、生命的局限。一步一步走过去的,你心里有什么烦恼。外面就有什么障难。....
2023-06-26
唐僧为什么要经历那么多的磨难

过分执着“瑞相”就会变为“魔障”

瑞相”《观无量寿经》的出现,就是因为释迦世尊时代的恶王阿阇世,祈祷释迦世尊前来慰问说法,释尊应其所感。而以神通于韦提希夫人面前示现十方诸佛净妙国土,夫人特选西方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佛陀便为她说了求生彼国的十六种修持法门,均有见佛菩萨、见莲华台等瑞相现前,若见到诸佛菩萨示现各种瑞相或净土的依正庄严时。  在《地藏经》所说的地藏菩萨在因地为光目女时,因念清净莲华目如来,即梦见佛,放光开示。....
2023-06-26
过分执着“瑞相”就会变为“魔障”

学佛人不求哪10样东西

学佛人不求哪10样东西?必破戒退道,思惟身体不求没有疾病。贪欲就会生起,处世不求没有患难,参究心性不求没有障碍,所学道业就会躁进躐等。躁进躐等必定会没有得到法益而自称得到法益。立行不求没有魔障,必定未证道果而自称证得道果,推究魔性无根。谋事不求容易成功,志意轻忽骄慢。人际交情不求有益于自己。因此以亏己利他的交情为资粮,  于人不求顺适:与人交往不求随顺适应自己,人人只是在酬还宿业果报,利莫妄求。....
2023-06-26
学佛人不求哪10样东西

敲钟大学问:敬钟如佛

是佛教丛林寺院里的号令,清晨的钟声是先急后缓,而夜晚的钟声是先缓后急,提醒大众觉昏衢!奕尚禅师从禅定中起来时,刚好传来阵阵悠扬的钟声,禅师特别专注的竖起心耳聆听,忍不住的召唤侍者:  于是奕尚禅师就要侍者将这沙弥叫来“  沙弥不知禅师为什么要这么问他,  奕尚禅师道”因为我今天听到的钟声!其实也没有刻意念着?只是我尚未出家参学时,打钟的时候应该要想到钟即是佛,用如如入定的禅心。....
2023-06-26
敲钟大学问:敬钟如佛

大安法师:民无信不立

意味着是人说出的话就应当有,  如果一个人说的话没有信誉”就相当于自己取消了自己做人的资格。  中国的儒家文化当中,  儒家典籍中谈到”子贡问治国之道,孔子说治国之道有三要素,  足食就是让大家能够吃上饭“  那子贡进一步又问;如果这三者一定要去掉一个,先去掉什么。孔子回答:先把国防力量去掉?吃饭还是很重要的:所以留下足食和民信。  然后子贡再进一步问,如果剩下这两者还要去掉一个。....
2023-06-26
大安法师:民无信不立

佛教里说的七种法供养

佛教里说的七种法供养:《行愿品》里面列举了七种法供养:  如说修行供养,  依照佛陀宣说的种种法门修行“  利益众生供养。这也是供养诸佛的修行,因为佛菩萨是为利益众生而出现于世。我们能利益众生,就是在为佛菩萨分担职责,这就需要先摄受他们,分别是布施、爱语、利行、同事,以真实、利他的语言令人欢喜,倘能按四摄法门行事。必能与众生广结善缘,再向他们宣说佛法,将众生和自己视为一体。....
2023-06-26
佛教里说的七种法供养

大安法师:护法与附体

护法能让进道场吗:第一天我看到的一个说护法能不能进道场,事后才听说这个护法是指他附体的。  你这个附体现象很不好。这些附体的东西。会让我们搞得非常得痛苦?但为什么会附到你身上,所以你不要以为他是护法。你就念阿弥陀佛,因为这些附体的都是鬼神道的比较多,这些都属于阴暗的东西,阴暗的东西是怕光明的,你只要念阿弥陀佛名号,你念得非常恳切,他就在你的身体呆不住了;呆不住他自然就走了,他也融汇在光明里面。....
2023-06-26
大安法师:护法与附体

延参法师:青春的名义

甚至让好端端的青春陷入了孤独,理解那些人生的痛苦,在风雨里坚守对未来的梦想,青春里迷茫并不可怕,迷茫不是青春特有的符号,更需要清醒面对、承担和善待生活的真实,不要盲从生活的负面情绪。生活不是一场忙碌、追逐和奢望,不要让那些虚妄的价值、理想和梦想。人生不止是眼前的苟且,青春遇到的坎坷会很多,总是要去面对那些现实和梦想的差距,都将是生命里最好的回忆,也都会成为生活美好的点缀和陪伴。....
2023-06-26
延参法师:青春的名义

佛教的四大吉花有哪些

曼陀罗花,莲花。山玉兰。亦作优昙婆罗、乌昙跋罗、优昙钵华、乌昙华等。意译灵瑞、瑞应,花名,产于喜玛拉雅山麓及德干高原、锡兰等处。花隐于壶状凹陷之花托中,常误以为隐花植物世称其花三千年一开值轮王及佛出世方现喻极为难得的不世出之物佛经中常用以喻佛、佛法之难得如《法华经....
2023-06-26
佛教的四大吉花有哪些

受戒后一定要搭缦衣吗

受戒后一定要搭缦衣吗:  文/大安法师?请问受戒后一定要搭缦衣吗:  法师。你如果受了五戒,还是要搭缦衣:  缦衣是在家居士的法服“披搭时应诵此偈,善哉解脱服,钵吒礼忏衣,我今顶戴受。世世常得披”  那这个法服就有加持力,穿了能得三宝的加持;如果你不穿,法服的加持力就没有了,也是对三宝的恭敬。  所以只要是礼佛、诵经、念佛的时候,都尽量搭缦衣为好。....
2023-06-26
受戒后一定要搭缦衣吗

星云大师:职场特效药

  有个将军想要出家学道:便去找法师“法师和颜悦色地说“将军再也按捺不住“赶快为我剃度嘛。旁边来了一个人急匆匆地说,听说你老婆在外面偷人呢“要冲回去找老婆理论“一句话就扰得心意怒冲冲”修行的人希望立即开悟,建筑师建造房子希望即日完成?经商营业想要立刻致富。生儿育女盼望立刻长大:由于人心求快求速的关系“希望立即见效”不能即刻成效;就是要禁得起时间的磨炼,  世上没有任何东西是不需要经过时间成长的“....
2023-06-26
星云大师:职场特效药

为何转世前会忘记前世

必然会忘记前世的事情?前世的事情和前世的眼耳鼻舌身意相关,  人的死亡是以死亡心的生起为标志,死亡心生起后,下一个生起的心会在投生之处生起结生心,结生心的名色法一起生起,这一刹那并没有眼耳鼻色身相关的识及其它色法生起,这些色法和识是在后来的过程中慢慢长大生成的,而后来长大生成的眼耳鼻舌身没有与前世相关,只会记得后来生起时的事情,佛陀和弟子们在罗阅只城外的一颗大树下休息。....
2023-06-26
为何转世前会忘记前世

寺院屋檐惊鸟铃的作用

寺院屋檐惊鸟铃的作用,总能看到这系挂着的铃铛,  这种庙宇殿堂屋角的铃铛现今都叫做”亦称惊鸟铃、护花铃。就是说当风吹过时风铃叮当作响,铃铎。宝铎”风铎”铎便被悬挂在寺院殿宇宝塔之檐上。叫做风铃、微风吹动,风吹宝树、宝网、宝铃声,是西方极乐世界演畅妙法的清和雅音之一。  古人悬挂风铃,  寺院里的风铃是宗教的重要器物,寺院建筑屋檐下的风铃,清脆之声庄严宁静。似在时时惊醒世人之意,浑身似口挂虚空。....
2023-06-26
寺院屋檐惊鸟铃的作用

“香花供养”出自《金刚经》

香花供养“出自《金刚经》”  香花供养原为佛家语。指用香和花供养,是佛教的一种礼敬仪式。后比喻虔诚的敬礼。《金刚经》:以诸花香“以散其处,  示例。倘得再生”香花供养有日耳: ★清。....
2023-06-26
“香花供养”出自《金刚经》

学佛应该如何对待经书

学佛应该如何对待经书,往往就是如何处理各种经书,例如请回家的佛书?可以将佛书放在地上、床头上吗,不宜将佛书堆迭于地,最好将佛经与世学书籍分开排列“而将佛经放于枕头下入睡,结果连续三天佛经都自动被改置它处:恭敬地将经典改置于高处,除了不可将佛经当枕头。在阅读经书时,也不应如读闲书般横躺侧卧于床铺,而且以散乱心读经,  若是需要去除经书灰尘。则应以干净的布帕来洁净经书。....
2023-06-26
学佛应该如何对待经书

为何专心恭敬听闻佛法

为何专心恭敬听闻佛法:为什么听闻佛法的时候特别需要专心和恭敬心,任何法义也无法铭记于心。所以在闻法之前,他的相续也会像一张白纸,一定要专心致志地听闻,  若能专心致志地听法:二者专心听法,三者系念思惟,四者如法修行……以是义故。听法因缘则得近于大般涅槃?那我们怎能不专心致志地听闻佛法呢?如果那时好好听闻,上师和弟子都应持本尊的佛慢,那时诸佛菩萨也确实安住在传法的现场,所以加持不可思议。....
2023-06-26
为何专心恭敬听闻佛法

梦参老和尚:为僧只合居山谷

梦参老和尚:朱子桥老将军请他在湛山精舍吃饭,幻生法师问我说,‘弘老是学戒律的?那时候弘老跟前有位传贯法师,弘一法师认为朱子桥是老善人,这位老善人请弘一法师。弘一法师答应了,请朱老将军吃饭:朱老将军说。‘我已经请弘一法师了:‘我们一块请弘一法师吃饭,’我一跟弘一法师说。弘一法师就写个纸条拿出来了,和尚只在山谷住。  我就跟幻生法师说,  这首诗也不是弘一法师作的,是宋朝惟正大师写的。....
2023-06-26
梦参老和尚:为僧只合居山谷

网站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