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佛教说的衣钵相传

何为佛教说的衣钵相传,  中国禅宗初祖至六祖师徒间传授道法,常付衣钵为信“即僧尼不同场合所穿用的三种法衣,  即大衣、重衣、杂碎衣、入聚落衣、高胜衣:为上街托钵或奉召入王宫时所穿之衣,担心比丘的衣物不够保暖,即上衣、中价衣、入众衣,为礼拜、听讲、布萨时所穿着之衣,故又称七条衣,这种用语传到今日的日本佛教间,初期的出家者须过质朴的僧团生活,仅获准持有三衣一钵、座具及漉水囊。....
2023-06-26
何为佛教说的衣钵相传

名字真的会影响命运吗

名字真的会影响命运吗?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有个有意义、寓意好的名字,名字被赋予了一种独特而又神秘的属性——似乎名字的好坏,而名字的改变,足以带来命运的转变。请教了一些法师后认为是孩子名字起的不好,对于这个问题宏海法师会做出怎样的解答?名字的好坏是否真的会影响到人的一生?名字代表着人的德行和寓意,但长期持念却能得到圆满究竟的功德。起个具有好意头和正能量的名字是很有必要的!如果真的很重视名字。....
2023-06-26
名字真的会影响命运吗

济群法师:人生的导演

心与人生的关系如何?则配合心王的各种心理活动。它们辅助心王完成各种人生活动,心王活动时必随之生起。当意识与善心所(无贪、无嗔、无痴、惭、愧等)相应;便产生善(道德)的行为,与不善心所(贪、嗔、痴、无惭、无愧、自私、放逸等)相应。便产生不善(罪恶)的行为,认为万物由因缘和合而成,见财起贪是贪心的作用;因作恶而内心不安是良心的作用;想起某个怨敌而咬牙切齿是嗔恨的作用;....
2023-06-26
济群法师:人生的导演

如孝法师:应不应该相信“命中注定”

应不应该相信“请问法师对佛经里边“如果是宿命论的话我们就不能成佛。所谓的宿命,在佛法当中是一种缘,的意思是这个结果是不可改变的,佛法是说?我们现在所拥有的一个阶段、一个结果是过去为因。果上是轮回。如果我们想对轮回说再见,成佛的种子,  人类一直不知道一个真相,佛陀成道说了这个因:只是在我们缘当中迷失了,我们在缘当中又种下一个苦因,不断地在时空当中延续,  我们虽然有佛的种子,我们的生命既不是善。....
2023-06-26
如孝法师:应不应该相信“命中注定”

临终助念能起到多大作用

每每逢缘劝人念佛求生净土,要好好干一番世间的事业,说明此人根本就不具足厌离娑婆、欣求极乐的愿,你怎么要求他临终的时候会有这个愿呢,而对生活、对这个娑婆世界的苦没有一点感觉,觉得现在的日子比蜜还甜,  如果对娑婆世界的苦难没有感觉的话?对于极乐世界是没有神往之心的,  净土法门要谈深信切愿。面对死亡怎么去思惟。还是赶快把燃烧的头发熄灭要紧?  头上烧着了是什么痛苦啊。....
2023-06-26
临终助念能起到多大作用

慧律法师:解脱的状态

心灵的超越正是让我们放下执著。就是达到解脱、自在,略为描述解脱后的心境:’普通人总是被是非、得失、利害所围绕,他了解执取人生的现象为实有,在面对生活中的顺逆境界,自然知道‘人生如戏’。随缘尽力扮好自己的角色,解脱者的心境是坦荡荡、不忧不悔的,不再为世间的各种学说、主义感到迷惑,  由于解脱者彻见宇宙人生的实相。从内心中流露出绝对的自信。  悟道者不会为利、衰、苦、乐、称、讥、毁、誉八风所吹动。....
2023-06-26
慧律法师:解脱的状态

证严法师:修行一定要坚定心志安于静境

修行一定要坚定心志安于静境。  修行要系缘修心、藉事炼心、随处养心,有位发心修行的人看到佛陀的僧团里,应该找个静处精进修行:心无法静下来,  佛陀点头应允说”你自己去找一个适合你修行的地方吧:他便离开僧团到了一个山头的地方“所听到的都有是有如鬼魅的声音,我在比丘群中无法定心,却不断生起惶恐的心念:我还是停止修行,佛陀正好来到他的面前,很安详地躺下来睡觉”佛陀就问他:....
2023-06-26
证严法师:修行一定要坚定心志安于静境

如瑞法师:要存一颗感恩的心

有五百只野狗及狮群同时住在雪山中,野狗经常群聚一起,偷偷地跟在狮王后面,等狮王猎杀牛马鹿等野兽饱餐离开后,狮王觉得肚子饿了。便出来觅食,狗群亦步亦趋地跟在狮王之后。狮王一不小心掉落到一个深坑里。觉得不可能再吃到食物。便一溜烟跑走了,只有一只野狗留在深坑旁:我每天吃着狮子所留下来的食物,如今狮子遇到危难,应该想办法救它出来才对。野狗思索着各种营救方法,突然发现了一堆黄土。....
2023-06-26
如瑞法师:要存一颗感恩的心

谈论轮回中有哪六种苦

谈论轮回中有哪六种苦,怎样才能生起出离心,这就必须真切意识到轮回是苦。就像一个人饱受病苦折磨之后,自然就会迫切地想要摆脱,下士道是观地狱、饿鬼、畜生的三恶道之苦。进而要观整个轮回是苦,在我们尚未出离三界之前。有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炽盛八苦,但天福享尽仍会堕落,因为看到自己即将堕落而忧伤恐慌,使即将到来的痛苦变得更加难以忍受。我们在轮回中的身份是由业力所招感的。....
2023-06-26
谈论轮回中有哪六种苦

有无信仰的区别是什么

为自己、也为整个人类找到了生命的答案。从精神层面来说如果没有完整地认识到生命的本质,  大部分的人一辈子活在肉体的状态中。但是佛陀为我们找到了生命的本质,生命在现象上有生老病死。如果能找到不生不灭的,那么在看待生老病死这个问题时,  人一旦了解生命中有不生不灭的我;就会珍惜、善待这个过程中所遇到的种种缘分,经常会做错事情甚至会走极端,但呈现出来的却是完全不同的生命状态,就是一种生命方向上的危机。....
2023-06-26
有无信仰的区别是什么

来果禅师:歇即菩提

万缘放下,有一个外道持花供佛。’外道遂将花放下:’外道就把手放下:’外道愕了半天?我每每教你们放下:心放下,身也放下,你们听说今天讲‘念佛是谁’,后天讲‘狗子无佛性’,无可放处还要放下,从这个地方不能领会宗门下的嫡旨,不肯相信宗门下的痛切婆心;第一、教你放下;放下来就在鬼窟里作活计。领会到来的一齐放下,你不但不肯放下:反要大起嗔心说,你们不晓得宗门下是一个甚么门庭;....
2023-06-26
来果禅师:歇即菩提

读佛经不可不知三件事

读佛经不可不知三件事?  应该怎么样读诵佛经才能更好的受益呢,  一般我们建议在清晨读诵佛经,如果能够在早晨读诵经典,那能不能在中午或者晚上读诵呢,  另外有同学问起晚上能不能念《地藏经》,这是因为他们听说有些人在晚上念诵《地藏经》会遇到与其有缘的众生出现而受到惊吓所以才会这么问的。居士至少要每天抽出十五分钟来念诵经典,如《金刚经》、《药师经》、《普门品》、《楞严经》等等常见的大乘经典。....
2023-06-26
读佛经不可不知三件事

圣凯法师:相遇不是用来生气的

相遇不是用来生气的,  有一位金代禅师非常喜爱兰花在(p....
2023-06-26
圣凯法师:相遇不是用来生气的

济群法师:精神追求的提升

精神追求的提升,但幸福却没有随之而至?就是因为心态有问题。因为缺乏正向的精神生活和精神追求,  当一个人的精神世界扭曲了;物质只能加速他的变态,当一个人的精神世界坍塌了,再多的物质也无法支撑它。当基本生存得到保障后。我们更应该重视精神追求,  说到精神追求。大致可以包括三个方面,是对文学艺术等精神食粮的需求,是对心灵和精神自由的需求,是对高尚人格和生命品质的需求,精神追求又有特定的内涵。....
2023-06-26
济群法师:精神追求的提升

大安法师:熟处变生和生处变熟

我们每天的起心动念都是五欲六尘、都是人我是非。这个佛号是真如、是自性、是实相。我们用这个佛号来熏习一颗出离世间、离苦得乐的种子,  但由于我们生生世世对五欲六尘非常熟悉,生疏的佛号变成熟悉“  为什么要求大家一天至少念一万声佛号?这一万声佛号是用真如自性来熏习我们的阿赖耶识,在阿赖耶识里面熏习一颗好的种子,净业的种子。  如果连一万声佛号都不去念,一念具足十法界”你这个念头总要落在一个法界里面。....
2023-06-26
大安法师:熟处变生和生处变熟

圣辉法师解答“四大皆空”

具体指的是地、水、火、风,印度古代认为这四种是构成一切物质的元素。主要指的是坚、湿、暖、动四种性能,这四种属性具有形成有形有相的地、水、火、风四种元素的功能。  又由于四种属性是从功能上来意识到它的存在、无形象去认识它。可以通过视觉去见到的地、水、火、风为。  尽管佛教认为有两种四大“  佛教认为世界上一切存在的东西“而是四大和合所形成的,  四大和合形成世界。佛教说世界是四大组成的。....
2023-06-26
圣辉法师解答“四大皆空”

一诚长老:出去走才知道有无定力

出去走才知道有无定力,这个时候是不是能够做到心如止水呢。恐怕就会被花花世界迷了双眼。在名利、物质面前把握不住自己,才知道自己有没有定力“要断绝功名利禄之心也就容易一些;定力也不光是说你可以打多久的坐,更是将内心的这种定力和修养投入现实生活,并不曾拥有真正意义上的定力,那些贪钱、贪名声地位的人面对这些诱惑,只因他内心有不可动摇的自信。而和尚说的这种不可动摇的自信,对自我存在的一种绝对自信。....
2023-06-26
一诚长老:出去走才知道有无定力

佛在世的时候皈依的人多吗

归依的意思是:皈依的人多吗:佛初转法轮后从鹿野苑到摩揭陀国去的一路上。受到他的教化而皈依的人就很多,其中有拜火教的婆罗门姓迦叶的三兄弟,率领他们的弟子一千多人皈依了佛教,皈依的人更多。其中最有名的出家弟子是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叶等人,还有宫廷中一个剃发工奴优波离也出家加入了僧团。后来成为有名的佛教戒律学大师,佛的姨母波阇波提也皈依了佛。至于不出家而皈依三宝的弟子则为数更多,佛的出家弟子。....
2023-06-26
佛在世的时候皈依的人多吗

如何避免受分别心驱使做无意义事

如何避免受分别心驱使做无意义事:如何能避免受自己分别心驱使:去做一些无有意义的事情,若见解、智慧不到位,就会轻易听受我执分别念的指使,希望大家不要放置闻思修行殊胜的正法: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摧毁可怕的我执分别妄念“常思惟世间”如果比丘舍弃了广闻博学,他的言论和行为就会不如理如法,而且戒定慧等修学功德也会越来越退失,心中还会经常思维如何获得世间八法。只要因缘、条件具足,都要在善知识或法师面前听法。....
2023-06-26
如何避免受分别心驱使做无意义事

星云大师:美好的随喜

以随喜代替忌妒;以随缘代替执著;即使在佛光山读佛学院时仍然带着一点红尘的梦想,想不想出家“海关人员检查我的皮箱时露出不解的异样眼神,出家人买玻璃丝袜虽然不犯法,为了对一个徒众发稀有的出离心表示鼓励,先生你哪里会晓得出家人也有天下父母心啊!我给予随喜赞助;我给予随喜赞美。随喜真是美好而有德的行为。我随喜赞叹。其功德与亲自去做没有分别。可见随喜在为人处世之道上的重要。....
2023-06-26
星云大师:美好的随喜

妙殊法师:分心散乱的对策

在生活中还有一种最常见也最常被忽略的问题----分心散乱,这个问题虽没有明确被列在五盖之中。  在《巴利三藏中部经》中的第二十《想念止息经》中就谈及过如何针对散乱来增上心帮助修行。当我们在遇到某些境遇(相)而产生了贪、嗔、痴等念时。应该立即放弃这样的念:而去思考这些境遇(相)所能带来的好的情况(相):这些想念是导致苦果的,或者干脆就控制自己不去思考这些会导致苦果的思绪:....
2023-06-26
妙殊法师:分心散乱的对策

如何理解佛所说的不可说

  世间的事不可说,不能说,  佛所说的不可说,很多事不说并不等于没有表达意思。不可说,来形容参加法会的佛、菩萨、鬼神等众生之多,当佛说到众生的业报和善根时都用了这个词,说明众生的业报深重无量无边,佛的很多境界需要自己去悟、去修心佛陀教化众生要抛弃妄念执着。红尘十丈却困众生芸芸。故此佛曰不可说,这么多语录就是为了教化众生不得已而为之。故禅宗讲求不执着于文字就是这个道理,有的事可说不可做。....
2023-06-26
如何理解佛所说的不可说

轮回的主体及推动力量

关于前生来世的三世因果、六道轮回实难测度,每一轮回中我们的生命到底什么是不灭的呢:轮回的主体是第八识——阿赖耶识,阿赖耶识是否类似于灵魂?是什么让众生不断轮回:驱使众生在六道之中轮回不息的是业力?烦请开示轮回如何运作:死亡不过是构成身体的物质循物理法则的聚散现象。故人所造的业并不会因身体死亡而消灭,佛界里面生死轮回是由谁主管的啊:生死轮回没有主宰?生生世世轮回流转的主体是神识“....
2023-06-26
轮回的主体及推动力量

佛教常识:佛法僧三宝

皈依三宝,  佛法僧三宝。为学习佛法的人应该具有的根本认识,  佛陀在菩提树下成等正觉以后,非寻思境界,唯智者所觉,众生深著我见,后经大梵天王劝请说法,世尊才往波罗捺斯城外鹿野苑。为先时舍佛而来这里修苦行的五个侍者,说苦、集、灭、道四谛法门,于是世间开始有了三宝。 大圣佛陀是佛宝,四谛*轮是法宝,梵语‘佛陀’,即真正圆满觉悟诸法事理,觉有正觉、等觉、无上觉三义,正觉简别凡夫的不觉。....
2023-06-26
佛教常识:佛法僧三宝

“千手观音”真的有千手吗

真的有千手吗”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之一。观音是阿弥陀佛的左胁侍,与阿弥陀佛、大势至菩萨合称为“  千手观音菩萨的千手表示遍护众生。千手观音像在中国许多寺院中渐渐作为主像被供奉,(指众生轮回生死的二十五种界”各手分别执青莲花、戟、日、宫殿、钩、宝印、天杖、宝铎、拂子、杨枝、箭等法器。众生的苦难和烦恼多种多样,众生的需求和愿望不尽相同,就相应有众多的无边法力和智慧去度济众生。....
2023-06-26
“千手观音”真的有千手吗

网站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