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慧长老:发道心是学佛人的根本

发道心是学佛人的根本,将修行落实于当下。在用功的时候也经常讲要照顾当下,以正念来代替妄念,时时刻刻安住正念、照顾当下,这些人或者境界会引起我们的分别心,一定要安住正念,安住正念以后,比如说你的正念是观呼吸,用功上了路的人会多少有一点境界,念头纯熟了会有这种反应,你不要理它可能对你的修行有帮助,脑子就会出现很多的幻相,你一心安住正念、照顾当下。一定要记住照顾当下、安住正念。....
2023-06-26
净慧长老:发道心是学佛人的根本

烧香是价格越高越好吗

烧香是价格越高越好吗。佛法告诉我们的吉祥之道。与香烧得多高、多贵并没有关系,钱能买来吉祥吗?并不是说价格越高功德越大?主要就是用来供养佛法僧三宝,没有离开我们的心,心里却没有对三宝的虔诚恭敬,也真是没有多少作用,愿此香花云。无量香庄严”我们手中拿起来的可能只是一点点香,并以此来供养诸佛,散去普熏法界。专申供养佛法僧三宝。恭恭敬敬地插上三炷香或一炷香也就可以了,眼前的这么一点点香。....
2023-06-26
烧香是价格越高越好吗

经典导读:此岸与彼岸

  佛教以生死为此岸。涅槃为彼岸,故皆在此岸,生死中有三苦、八苦、无量诸苦,而彼岸涅槃中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此乐乃是无为寂静之乐。非如生死中与苦相对待之乐),无非是欲从生死此岸,永离生死之苦。今但研究是否真有彼岸涅槃无为寂静之乐,能从生死此岸到达涅槃彼岸:彼岸涅槃无为寂静之乐。一切凡夫所谓之乐,攀缘外色、声、香、味、触、法六尘,而佛教中所谓涅槃无为寂静之乐则不然,此无为寂静之乐。....
2023-06-26
经典导读:此岸与彼岸

觉醒法师:哪种念珠比较好

再贵重的念珠,哪种念珠比较好?念佛持咒能用电子计数器吗,  苏东坡与佛印禅师一同合掌礼拜观世音菩萨,人人皆念观世音菩萨,为何菩萨的手上也和我们一样,挂着一串念珠?念观世音菩萨,就是称颂佛号或是诵持经咒时用来计数的串珠”转动念珠诵经持咒”2016年底圆寂的苏州灵岩山寺明学长老曾经当众讲过,我的念珠最值钱,有佛号日日加持?对念珠生起敬惜之意,能为自己每日坚持念佛增加一个助缘。....
2023-06-26
觉醒法师:哪种念珠比较好

享受人生,珍惜人生

许多人认为享受人生就是吃、喝、玩、乐,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么所有的动物也都会吃、喝、玩、乐,那人不就跟动物一样了吗?那不叫作享受“人生”,而是享受“动物的生命”,糟蹋人生。 ....
2023-06-26
享受人生,珍惜人生

佛弟子应该如何修十善

你知道如何修十善吗?没皈依之前吃素念佛,众善奉行——坏事不要去做,好事归纳起来就是十善业,总归一个月吃六天,假使说我们信佛的人不吃素。信佛人不会吃素,像三岁小孩子不会吃饭,不要杀生,拿了人家东西就犯偷盗,佛教对在家信徒讲。说话要说诚实语。或说轻浮无礼不正经的话,人家骂我也不还嘴,他本来跟过来吵架。我们佛教讲和气,起了贪心做坏事,不贪心不会去干坏事,就是瞋恨心的表现,我们佛教讲慈悲。....
2023-06-25
佛弟子应该如何修十善

佛陀最后一世:两则小故事

佛陀住在舍卫国东园鹿母讲堂,昆舍佉所钟爱的孙女不幸死亡,世尊于是问道:你可愿有多如舍卫国之民的子孙!我愿有多如舍卫国之民的子孙”我不再愿有如此众多的子孙?所以佛陀说,世间之愁忧悲伤,彼等世间无爱者!佛陀住在王舍城灵鹫山“诸外道游方沙门例行于上半月的十四、十五日、八日集会说法,他们对诸外道游方沙门渐生欢喜,诸外道游方沙门以此而获得护持,诸尊者何不也在这些日子集会,他来到佛陀处,世尊,....
2023-06-25
佛陀最后一世:两则小故事

觉醒法师:最近的菩萨

最近的菩萨,最近我老妈总是向我唠叨!  —你会嫌菩萨太烦吗,可现实中菩萨在哪儿呢。  世间最动人的感情莫过于父母的爱,八十岁的子女也是永远的孩子。他们始终放不下那份牵挂和惦记,  学佛之人都会感恩诸佛菩萨慈悲,不忘礼敬供养,而在现世中,为子女甘心付出一切的父母双亲?不正是守护在身边最亲近的菩萨吗:善事父母,事父母。即是事佛也,所以尽孝道。侍奉好父母那是在培植殊胜的福田。....
2023-06-25
觉醒法师:最近的菩萨

“进取”与“执著”有什么区别

担心一旦学佛会失去进取心。从世俗意义上说,进取心同样被肯定,任何一个真正学佛的人。佛弟子在修行时都要发菩提心“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而每个菩萨在因地修行时,并为实现这些伟大愿望而精进不懈。因为对我、对成就的执著和过分在乎,我们对追求的事也会有自己的价值判断。  我们也会执著自己的经验方法,是没有执著”经中讲到菩萨要灭度无量无边众生,这是说菩萨要帮助一切众生解除烦恼。....
2023-06-25
“进取”与“执著”有什么区别

道伟法师:修行有三种发心方式

我们众生无论要往哪个方向发心,  修行人常常讲发心?  我们的发心。有些人的发心如同国王一样,他自己已经先成佛了,以他的威力、智慧力带着大家成佛,领着千军万马、广大民众往前走,冲破贪、嗔、痴、慢、疑的无明尘风,勇往直前走向光明、庄严、智慧。这就是国王式的发心,  第二种发心是船夫式的,与众生一起同舟共济,我修行功夫稍微好一点,与众生同舟共济,先觉悟,地藏菩萨的地狱不空誓不成佛。....
2023-06-25
道伟法师:修行有三种发心方式

女性怎样才能相貌端庄

女性怎样才能相貌端庄?女性学佛之后是不是不能打扮了?一些女众学佛后认为一心念佛,这导致对佛法缺乏深入了解的大众对佛教产生误解。其实佛教不提倡奢糜的装饰不代表着装不需要整洁,适当的衣着不仅是对三宝的恭敬,女性夏天着装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夏天女性在衣着方面是有所讲究的,到寺院不要穿短裤、裙子、紧身衣,也不要穿太透明或过于艳丽的服装,到男众师父寺院更要谨慎,女性怎么样才能相貌端庄?美貌是修来的福报。....
2023-06-25
女性怎样才能相貌端庄

佛教常说的“缘起”为何意

若此生则彼生;若此灭则彼灭。  佛教常说的”诸法由因缘而起。简单地说,就是一切事物或一切现象的生起,都是相待(相对)的互存关系和条件,离开关系和条件,就不能生起任何一个事物或现象。因(Hetu)、缘(Paccaya),一般地解释,就是关系和条件。缘起”下了这样的定义:若此生则彼生;  若此无则彼无,若此灭则彼灭。  这四句就是表示同时的或者异时的互存关系。....
2023-06-25
佛教常说的“缘起”为何意

本性法师:停一下慢一点

  富翁见渔夫在沙滩晒太阳:我现在就不用干活。更停不下来。就为了躲过那上班高峰期路上的拥堵,却写满冷漠与冰凉,我行走在开元寺到法海寺的路上,他们的表情是那样的失魂落魄,是走累了,心中的花儿,慢下来,让心从容,让心优雅,让心纯真?蜂儿并不悲伤,其拥有的可能比我们内心拥有的多,但一定不比我们内心拥有的净与美!我们难道需要拥有那么多吗,难道不是我们最关键与最根本的吗。心就没有了时空,灵山的鲜花与微笑。....
2023-06-25
本性法师:停一下慢一点

济群法师:建立幸福人生的方法

幸运与不幸,都有它的因缘因果。  文/济群法师,  人类在无明的驱使下,盲目地追求幸福,结果得不到幸福。反而引来无尽的痛苦,要想得到幸福。就得有合理的方法  ....
2023-06-25
济群法师:建立幸福人生的方法

在家的居士可以炒股吗

觉得这似乎也是另一种修行。何为修行不是以个人的感受或想象来判断。真正的修行是能引导我们的身语意三业趣向成佛的终极目标,怎样才能把凡事想开不气呢?就不会觉得老受气;当把观过念怨的心转化成观功念恩的心,弟子在参加精进共修时走错了教室,听闻在家学佛如陆上行船,现在弟子很困惑、很痛苦,弟子在家学修的信心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不出家真的不能在今世得到解脱吗?在娑婆生生增上和求生西方净土的不同。....
2023-06-25
在家的居士可以炒股吗

如瑞法师:感恩也是一种修行

也是内心的一种境界。如果真正地知道感恩。也是内心的一种境界?知恩、念恩、报恩。当看到有人偏重于修这个法门、那个法门的时候:我常常会告诉他们,千万不要忘了修菩提心。这是我们成佛的根本,要培养菩提心。就必须先学会感恩,当我们真正地能够去念一切人,念一切事,乃至念一切众生的时候。我们已经积聚了福报和智慧的资粮,修行人一定不能忽视。也不要只当成一句话,不仅仅是今生遇到的恩人。....
2023-06-25
如瑞法师:感恩也是一种修行

如孝法师:慈悲的密意

这就是如来智慧德相不离众生内心的显现, 但所有的人时时刻刻都在与佛陀的法身(即自心)对席而谈,想回归庄严的生命故乡——佛陀的世界 。 能出生一切良知、万善、觉性、福报、事业、国土……能转化烦恼。觉醒人、我、众生、寿者之虚妄,大悲是体会生命真相的利器 。诸佛圆满大悲所流露出来的誓愿即一切有情自性圣洁与福报的显现。这就是准提法门能带给我们的加持与悉地。....
2023-06-25
如孝法师:慈悲的密意

明基大和尚:在世间觉悟

佛法在世间,您刚才说的无所住而生其心,生活工作生活中如何修,更好运用到工作生活中?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在世间觉悟”师父提倡生活禅,在生活中修禅。禅就是觉悟,离开自己的内心,是觉悟的心还是迷失的心,《六祖坛经》学通学明白?不住色身香味触法,心里的专注力”然后将这种状态延伸到生活当中所有的时候,你任何心念起来的时候,看得见它说明它没有笼罩你,睡着的过程全看见,什么境界全能进去。金刚经里讲的。....
2023-06-25
明基大和尚:在世间觉悟

如孝法师:学佛要经历四个阶段

从传统文化也能够入佛法,传统文化是谈我们的生活现象,学佛的人都想获得完整的、圆满的、福慧具足的生命,还没有找到佛法清净的源头。当这种刺激体现出与世间感觉不一样的时候,时间长了就会生起疲软的心。让佛法成为一个理性的、能够支撑我们生命的信仰点?正见就是刚刚谈到的生命整体的蓝图,这个境界对我们了解生命有所帮助,实际上就是因为不了解客观的宇宙是怎么样运作的,  真正能够说清楚人类生活的是佛法。....
2023-06-25
如孝法师:学佛要经历四个阶段

净慧长老:在生活中修行

  图/万佛庄严(柏林禅寺万佛殿) 文/净慧老和尚开示(1993年第一期《禅》刊原载:我们应该怎样把学佛、修行落在实处:应该把学佛、修行与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在生活中落实修行,  学佛的目的就是因为我们生活在世间,修行的目的就是因为我们生活中有种种烦恼、种种痛苦要求得到解脱。不断除每个人当下的无明烦恼,学佛、修行都会脱离实际。....
2023-06-25
净慧长老:在生活中修行

济群法师:戒律的作用和意义

如果不依戒律彻底扭转的话。我们就会在串习形成的洪流中继续沉沦?  为什么说戒律能帮助我们建立一种解脱的生活,以此帮助我们止息生命中的不良相续,目的是要止息不良心理的相续。我对戒律的定义是——生命健康发展的交通规则?生命会朝什么样的方向发展。心态会成为习惯,习惯会成为性格,人格会成为生命品质,但内心却会忠实记录每个行为产生的痕迹,最终造就我们的人格和生命品质,应该看清生命发展的轨道。....
2023-06-25
济群法师:戒律的作用和意义

三种业报具体都指什么

三种业报具体都指什么?  上半生所做的事情,下半生得到结果;今年做的事,明年得到结果。  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的现世报,比如说,现在退休了,在家里安安稳稳地待着。每月拿到退休金?那就是现世报“为什么因为你破解不公(p....
2023-06-25
三种业报具体都指什么

佛陀最后一世:当佛陀放下钵后,她坐于一旁,“请准许我八个愿”

佛陀称她为“第一”女弟子,因为她帮助公公弥伽皈依佛教,在教说里她以“弥伽罗母”为人熟知。那时,佛陀在波罗奈随意地住上一段时间后,便次第游行到舍卫城,然后住到祇树给孤独园。....
2023-06-25
佛陀最后一世:当佛陀放下钵后,她坐于一旁,“请准许我八个愿”

明一法师:禅修能够得自由

  我们常常说自己不得解脱。这里面有一个很大原因是我们的知识陈旧。  为了突破这个不得自由的陈旧知识。  少数一部分人能够跳出旧知识的框框。禅修激发出人的灵感,从而解脱了陈旧知识的束缚,  人们被陈旧知识束缚住了。即使希望自己有个性或者说有更多的智慧,禅修则要求得智慧的根本。把人们从陈旧知识的束缚中解脱了出来,因为一念都不生(一点旧的知识都没有)的时候”....
2023-06-25
明一法师:禅修能够得自由

“嗡啊吽”三字有哪些功德

这三个字的功德非常大”这三个字的功德非常大。可以代表诸佛清净的身口意。代表意,意思是出生无量的功德,就是放红色光。缘生无自性,就是说这个世间上万事万物“我们看到事物的聚散无常。就是因为它没有自性,是说凡是事物都是因缘和合的相,但是没有主宰的实体,吽。意思是一切吉祥,  我们在念诵的当下。来加持,不仅能够使供品获得清净,也可以清除周围环境的不清净,实际可以来帮助我们消除三业的罪垢。....
2023-06-25
“嗡啊吽”三字有哪些功德

网站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