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志和尚十二时歌欣赏

  1、(p....
2023-06-26
宝志和尚十二时歌欣赏

佛教说的准提菩萨是谁

准提菩萨。  准提菩萨汉译有准胝观音、准提佛母、七俱胝佛母等名,准提菩萨为显密佛教徒所知的大菩萨,则称之为天人丈夫观音,准提菩萨是一位感应甚强、对崇敬者至为关怀的大菩萨,更是三世诸佛之母,他的福德智慧无量,功德广大、感应至深,满足众生世间、出世间的愿望。佛陀为了愍念未来的薄福恶业众生,宣说过去七俱胝佛所说的准提咒,  称为神咒之王的准提神咒,其加持威力不可思议。....
2023-06-26
佛教说的准提菩萨是谁

如何建立佛法的信心

比如说看到佛像悟到禅了,这就说明你悟到佛的境界了。也有人说在没学佛前看了佛学的两本书,佛是觉悟的意思,慈悲心、清净心、觉悟心就是佛教的核心,也可以说慈悲心是佛教的。中学学的是清净心”比如说释迦牟尼佛在我们的世间成佛度众生,因为我们这世间的众生缺乏慈悲心、清净心和觉悟心,到我们这世间来成佛都叫做,因为极乐世界的人他们都已经有慈悲心、清净心和觉悟心了,就想到慈悲、清净、觉悟,悟到佛的心就悟到禅了。....
2023-06-26
如何建立佛法的信心

济群法师:从念恩到报恩

  我们之所以发不起菩提心。多半是觉得众生和自己没什么关系,化解对众生的陌生与隔阂,众生在无尽轮回中都曾互为亲人,一切众生都曾做过我们的母亲,我们忍心无视亲人的痛苦吗,阿底峡尊者将如何发菩萨心总结为七支因果。包括知母、念恩、报恩、修慈、修悲、修增上意乐、修菩提心七个步骤,我们连现生的亲人都顾不过来?当人们连亲生父母都不知感恩时?又会给儿女带来什么样的教育?就不会生起报恩心,更无法将此心推及众生。....
2023-06-26
济群法师:从念恩到报恩

悲月法师:人生四颗心

我们在与亲友的互动中放下了一些烦心事。借此机会想谈四颗心与大家分享,做人需要懂得感恩,感恩会发现生活的美好,  二、 一颗忍耐心,人生需要能忍。是为了未来人生更美好,  忍能消业。是化解恶缘、消除业障、趋吉避凶的处世智慧: 《罗云忍辱经》云。忍为安宅:忍为神铠,忍为大舟,忍为良药,人生需要忍,  三、 一颗慈悲心!  慈悲是治消极厌世的妙法,培植无尽的福慧资粮。....
2023-06-26
悲月法师:人生四颗心

延参法师:幸福的方向

延参法师:幸福的方向,人人希望获得幸福,在所有的人生体验中。幸福可能是最无确定的指向和定义的。没有人能说出幸福是什么东西,  的确。幸福是很抽象的,幸福是一种感受。是心灵的一种愉快的感觉与状态,在幸福面前人人是(p....
2023-06-26
延参法师:幸福的方向

大安法师:有神通也要往生西方

  摩诃目犍连属于神通第一。在佛的弟子当中他示现的神通很多了,大目犍连就降服毒龙,外道要用咒移一座山,这些外道都移不动,  忉利天王跟阿修罗大军打仗得胜后很骄奢。就升到天上把善法堂烧掉了。马上发现这个善法堂还在当下。所以大目犍连能够示现种种神通,  虽然如大目犍连般的阿罗汉长揖三界,光是有神通是不能解决生死问题的。  所以神通第一的大目犍连也是在念佛往生一法的摄受范围当中。....
2023-06-26
大安法师:有神通也要往生西方

为什么参禅要参死话头

古人说,接引当前秀”老实修行,就是参死话头,念佛是谁”勿弄巧妙,巧妙抵不住无常,一念未生前是话头,死不知去,如果看见父母未生以前。寸丝不挂,参禅是话头,念佛也是话头,只要生死心切,老实修行,抱住一个死话头,生生若能不退,汝但究理”截取老僧头去“雪峰三登投子,赵州八十犹行脚。来云居参膺祖”几十年抱住一个死话头不改。  莲池大师入京师,诣遍融禅师参礼请益,无攀缘贵要之门,少年者笑曰,吾以为有异闻。....
2023-06-26
为什么参禅要参死话头

出家人为何要穿粪扫衣

出家人为何要穿粪扫衣,尸陀林就是埋死人的地方,在印度死人不埋的,火化之后骨灰洒到恒河,出家人穿的衣服叫粪扫衣,粪扫衣就是垃圾桶里拣来的布和死人身上扒下来的衣服。按规定来说出家人穿的衣服是粪扫衣,而且规定裹尸布拿来之后用皂角。洗完之后埋在土里埋一段时间。拿出来水里再洗,再埋在土里,然后再洗再埋,三次土里埋过就干净了。土里埋三次就干净了,再拿香熏一下?你穿裹过尸体的布做的衣服?....
2023-06-26
出家人为何要穿粪扫衣

星云大师:举止的典范

  什么是典范,典范是一种引领思考的方向。一种未来人生的光明指标,他们洞察思潮趋势,怀抱热情献身事业,进而追求智慧,不断超越。鼓舞并启发后人,该为自己树立什么典范呢:  第一、思想是智慧的化身,没有思想,所思所想什么内容呢。要真、要善、要美、甚至是要有智慧的,过去三教九流学说;带给当时百花齐放的思想热潮,佛陀、耶稣、穆罕默德等宗教家,他们的智慧、慈悲、教化。给予众生依靠、解脱,有思想。....
2023-06-26
星云大师:举止的典范

星云大师:向观世音菩萨祈愿文

恭迎观世音菩萨圣诞日,  观世音菩萨圣诞日,愿每个人都如观世音菩萨一样,观人自在、观事自在、观境自在、观理自在、观时自在,无有罣碍!  慈悲伟大的观世音菩萨,  请您救苦救难:  慈悲地垂听弟子的发露忏悔,  我在世间生活;  每当我仰望您的慈容时;  我的心灵才感到清凉自在,  每当我称念您的圣号时。还要寻声救苦?  慈悲伟大的观世音菩萨,  我若向愚痴。当得大智慧!  慈悲伟大的观世音菩萨。....
2023-06-26

为何寺院大门叫“山门”或“三门”

为何寺院大门叫“山门”或“  山门又作“三门”乃大乘佛教及丛林之象征,本义为寺院正面的楼门。为禅刹七堂伽蓝之一,后引申发展出以下几种意思。第一、寺院正面、最外层的楼门:称山门,第二、寺院的一般称呼;通常寺院为了避开市井尘俗而建于山中。故凡寺院必有山林,因此称山号、设山门,名,山门“第三、泛指寺院为山门”后世即使造于(p;....
2023-06-26
为何寺院大门叫“山门”或“三门”

不小心谤法还能往生吗

不小心谤了法,而自己不一定能意识到,如果以好心来弘扬佛法,你总不至于否定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存在吧。要不你就不可能去做这个事情。但是由于对一些讲相似法的事,你没有判别的能力,去帮助随喜赞叹,或者做了实际性的弘扬工作,这个事情还是可以忏悔的,首先这个动机是非常重要的。不小心做了,还是有忏悔的这种机会。然而我们弘扬宣传佛法确实不是一桩小事,一定要宣传正知正见的佛法。我们对种种的说法没有判别能力。....
2023-06-26
不小心谤法还能往生吗

达真堪布:莫让此生空遗恨

盲修瞎炼永远得不到佛法及其利益。不要做让自己后悔的事,你知道今天会死。会马上离开这个世界,如果你没有好好学修!那个时候你一定会很迷茫、很痛苦、很后悔:活着时都会说“死就死呗,真到那时肯定会后悔的。现在好像都很有勇气似的”死的滋味不是那么好受啊。临终时通过病苦进入死苦!病情一定会恶化、难忍啊?现在头稍微有点疼就站不住了?这点疼痛能跟死时的痛苦相比么,虽然到时会非常恐惧、后悔。....
2023-06-26
达真堪布:莫让此生空遗恨

佛教为何不提倡求签问卜

佛教为何不提倡求签问卜:抛却身心见法王,前程不必问行藏;不要交给神明;不要让神明来定自己的吉凶,不要请神明来做自家的顾问,自己对某些事情不能了知的时候,便想要请神明帮忙,神权因此就控制了人生,都有一定的因缘果报之关系,也不考虑好事有好事的因果,坏事有坏事的因果,结果他说要求签问神明,认为这是神签的指示,不问苍生问鬼神:岂不愚痴“佛光山为了纠正社会大众的迷惑,为了帮助大家解开迷悟的情结。....
2023-06-26
佛教为何不提倡求签问卜

念佛持咒时如何做到心静

念佛持咒时如何做到心静?念佛时如何做到心静?心无杂念的境界好难。不要等到心完全安静下来再去念佛,那样的话,你很难有机会开始念佛。相反,你应该通过念佛使心安静下来。心里越乱的时候,越要果断地提起佛号、心咒,把散乱、四处攀缘的心收回来。心的保护者”持咒或念诵佛号能够让我们的心不外散,通过长期、耐心的训练。我们会慢慢习惯把越来越多的注意力放在持诵的心咒或佛号上,即使在嘈杂、混乱的环境中。....
2023-06-26
念佛持咒时如何做到心静

济群法师:正见是持戒的方向

  佛法修行主要分为戒和见两部分。戒和见是相辅相成的,戒的清净有助于见的禅修。见地透彻者必能认真持戒“正是说明般若正见对持戒的指导意义。才能正确理解戒律,每条戒的制定都有相关缘起,我们学修戒律不应仅仅停留于对条文的了解,而是要从制戒的缘起及意义中认识佛陀制戒的精神,方能对戒律有全面认识,  关于持戒的正见。首先要正确了知戒律的开遮持犯,是持戒修行必须具备的正见,还要正见缘起因果。....
2023-06-26
济群法师:正见是持戒的方向

星云大师:无常的可贵

‘无常’是佛教的真理之一,然而一般人因为不解无常的真义,所谓‘无常苦空,无常乐有’,没有生灭,所以无常变化就很可贵,无常可以变好,无常也可以变坏,让人会珍惜因缘,兴起了无常的感受,不禁感受到无常的可贵,这都是无常的可贵之处,  因为无常,因为世事无常,甚至身体健康也都是生灭无常,反而要以无常为戒,因此古来多少文人雅士莫不为文作赋感悟无常,不禁令人生起了无常之感,不禁令人生起悲壮牺牲的雄心。....
2023-06-26
星云大师:无常的可贵

迷悟的根本是四圣谛吗

佛陀因证悟‘缘起’而成佛,为使尚未起信的众生免于畏怯,特以‘四圣谛’来说明众生生死流转以及解脱之道的缘起道理。进而激发众生厌苦修道的决心,‘缘起’是佛陀自证成佛的‘自受用’。  四圣谛就是苦、集、灭、道四种真理:‘四谛是迷悟之本,情与无情悉皆为苦,不外我与物、我与人、我与身、我与心、我与欲、我与见、我与自然的关系不调和:以智慧彻悟烦恼与造业是形成生死痛苦的原因。....
2023-06-26
迷悟的根本是四圣谛吗

为何当下即是觉悟道场

为何当下即是觉悟道场,  道场不在别的地方,在每一刻回到你内在的觉照,  我们一直在寻找,想从这个世界上。为这个身心找到一个安身之处,我们去赚取财富,制造许许多多的关系,学习各种知识,不断地参与各种训练?就是想为自己找一个安身立命之处,这么久以来你找到了吗?你想从哪里去找呢:  佛教里有一首偈子“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尔心头。人人有个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这首偈子说的是”....
2023-06-26
为何当下即是觉悟道场

为什么佛菩萨都不穿鞋子

为什么佛菩萨都不穿鞋子,  佛不着履:使行者少欲,现足下轮,令人见之欢喜,见地有虫蚁故,地有生草故,现神足故。亦欲令人意止佛行,  佛行地高下皆(p....
2023-06-26
为什么佛菩萨都不穿鞋子

观音菩萨的十四种无畏功德

观世音菩萨闻熏闻修,令诸众生获得十四种无畏功德,令彼十方苦恼众生,菩萨则观其称念音声,众生执着知见,而菩萨则能旋转知见。复归自性之真知真见,内见觉之火既息,虚明湛寂,菩萨能够旋转观听,是大士以自证之力加被众生,使众生之果报水、恶业水、烦恼水,灭除九界妄水,若众生法自在,菩萨观机逗教为菩萨众生说辩才被逗设使众生入于罗剎鬼国,菩萨六根既皆消灭。菩萨以此不动不坏的根本加被众生,菩萨闻熏功深。....
2023-06-26
观音菩萨的十四种无畏功德

证严法师:愚人的拐杖

愚人的拐杖,究竟是带着贪瞋痴的恶业?其中有一位家仆为人憨直,这群家仆之中就属他最傻,长者很生气地骂了他一顿。然后将一支拐杖给这位憨直的家仆:如果你遇到比你更傻的人。  家仆接了拐杖后很难过地想着?‘我真的像主人所讲的那么傻吗,世界上难道没有比我更傻的人可以来承接这支拐杖:他每天拿着拐杖问自己,‘我为什么会这么傻呢。也就傻傻地继续过着自己的日子,长者突然病危躺在床上。....
2023-06-26
证严法师:愚人的拐杖

法藏法师:如何理解一切唯心造

如何理解一切唯心造“但大乘佛教的思想“  在传统大乘教理中,心、物二元并非是对立的,我们并非否定人类的‘物质性’努力,并不是说人类只要坐在那里用‘想’的,自我本位的‘虚妄认知之结果’而言。所以它并不具有普遍的真实性(实相),而只具有相对的因缘性。则水性是湿、滑的(人之心所造而成此);则水性是坚固冷凝的(天人之认知不同于人之认知故)。水之‘物性’是真实而确定的,固然是人类的‘科技’所造。....
2023-06-26
法藏法师:如何理解一切唯心造

什么是佛教的寺院清规

何为佛教说的寺院清规,僧团也有清规,  ‘清规’是指禅宗寺院组织章程及寺众日常生活的规则,亦即禅宗丛林关于大众行、立、坐、卧等威仪所订定的僧制,‘清规’是健全僧团的圭臬,世称古规、古清规、百丈清规,这是禅宗清规的开始,天下丛林皆依此而为寺院生活的仪则,  由于百丈禅师为禅宗丛林立下《百丈清规》。包括住持日用、职事行事、两序进退、大众修持等。....
2023-06-26
什么是佛教的寺院清规

网站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