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脱涅槃比有漏安乐更易获得
解脱涅槃比有漏安乐更易获得:无漏的涅槃境界虽然令人羡慕,不如暂时追求世间安乐更实际一些,许多人认为涅槃的安乐境界太难证得,以此他们对解脱失去希求心,解脱涅槃其实比有漏安乐更容易获得, 涅槃即是寂灭一切有为实执的无为境界,若依佛菩萨善知识的教言,当下即可获得涅槃:不思善恶护持清净自心之境即是涅槃”涅槃不假外求。但令自心通达实相即可,内心无需取舍勤作,了达安住真如本性,即名解脱涅槃。....
2023-06-26
衍慈法师:修行如去心垢身心得清净
学道之人,去心垢染,行即清净矣 ....
2023-06-26
“人生是苦”的真义
觉得我们这个人生毫无意思,生起一种不合自己意趣的感受,因为人生也有很多快乐事情? 一、佛说人生是苦。佛就以无常变化的意思说人生都是苦的, 所以佛说人生是苦,是要我们知道现在这人生是不彻底、不永久的”知道以后可以造就一个永久圆满的人生, 三、为什么人生不彻底不永久而有苦痛呢,知道了苦的原因?就会尽力把苦因消除,所以佛不单单说人生是苦,把苦因除了就可得到究竟安乐。....
2023-06-26
佛教中的因皈依和果皈依
佛教中的因皈依和果皈依“将佛法做为修行摆脱依循的正路,以此为三宝而顶礼皈依“依止本尊修行,清净明点而现法身,以密皈依成果法、报、化三身。极密皈依”皈依诸圣众尊相续的本体空性、自性大光亮,使自个的自相续生起无相之才智。脉气明点清净菩提心,体性自性大悲坛城中,都是先从皈依佛、法、僧三宝开端修起,一直到真实了解般若空性。证悟终究法身佛的果位停止, 有关皈依的修法。佛法僧三宝是因皈依的对境“....
2023-06-26
如瑞法师:如果换一个心情
不能让事儿做我们。所以佛教徒天天欢喜地面对一切,为什么不转换一个心情欢喜地去做呢,每天怀着麻烦的心去做,你一点也尝不到世间的快乐的,能慢慢地把这些责任担当起来,就该好好地对他负起责任,好好地去陪他,你当菩萨的要好好地去教化他。我必须好好地珍惜他,但是我现在必须告诉大家,此时此刻最重要的事可能就是听我讲课。如果你能够珍惜当下。就又有一生当中应该去把握和珍惜的,珍惜相聚的每一个缘。....
2023-06-26
作为凡夫如何广发大愿
信众,阿弥陀佛在因地里广发四十八 大愿时,已是大菩萨身份,而我等乃是生死业力凡夫,身心所感诸事不顺。苦恼不已,此时我等应如何才能广发大愿,坚固大愿,落实大愿,是否广发大愿?我等业力方可转过来: 大安法师答,这要注意,我们一定要有自知之明,四十八大愿是阿弥陀佛称性宣说的,也就是在因地以大菩萨的身份。称合实相法性宣说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业力凡夫是没有这个水(p....
2023-06-26
一诚法师:丛林及禅法
回到寺里大家分着吃。六祖曾对怀让禅师讲,后来出家修禅定,怀让禅师看到马祖打坐,怀让禅师就拿块砖头在石头上 磨。便问怀让禅师,马祖一听就悟道了“悟道后亲近怀让禅师十年?许多人 听说马祖回来了“因为以前马祖家里很穷“因为他看到中国僧人化缘、不定居很辛苦,他就发心建丛林定居维生,僧人定居在寺院里就不辛苦了,定居生 活要吃饭、穿衣、织布、挖地、种植,后来他的徒弟百丈禅师精通律藏。....
2023-06-26
“十恶不赦”是哪十恶
现代汉语中对十恶已经没有具体所指,而是泛指重大罪行,用十恶不赦形容坏事做尽,非常解气过瘾。你知道吗?十恶这个词最早是出现在佛经里的。最初是佛教中的一个用语,指十种当招致地狱、饿鬼和畜生这,苦报的恶业”故又称,十恶”的具体内容。如《未曾有经》说“起罪之由”起身、口、意,杀、盗、邪淫“妄言、两舌、恶口、绮语。意业不善:嫉妒、嗔恚、憍慢、邪见;受恶罪报; 行:十恶。而程度严重的,据说要受大苦报。....
2023-06-26
济群法师:佛法修学次第的思考
佛法修学次第的思考“但对修学基本理路仍混沌无知。虽在念佛、禅修等法门中获得相应体证,但对佛法缺乏系统认识,一个完整的修学体系须包含哪些核心要素。也就把握了佛法要领和修学方向。修学佛法到底要遵循怎样的次第。不知各修学环节的递进关系,对于佛法核心要素、修学次第、实践方法的模糊和缺失,恰是目前多数学人修行不得力的关键所在。我们需要探讨的核心要素和修行次第,若将不同宗派和修行法门比作软件的话。....
2023-06-26
何谓佛教的世界和轮回
世界是时间和空间两个概念结合而成,对世界的认识是空间和时间复合而成的一种状态,引力波的发现把通过引力波穿越时间维度变为了一种可能, 我们知道时间分三块过去、现在、未来,所以预测无量无边的可能性也是没意义的。我们说念佛其实指的是心上当下的这个念头, 世界中的时间说宏观了是无始无终的,而有的世界已经坏掉再成为了虚空,可过了一段时间后这个地方又可能再兴起一个世界。....
2023-06-26
梦参老和尚:善用其心
境就是外面的境界相。能够使誓愿坚固不动摇,面对身口意三业的过,愿一切都成善法?成就善业,念念使你的心成就善业” 另一种善用其心——不昧因果”自己过去的善因一定要保持,不要为现世身心一时的幸福,又能够觉察宁舍现世的一段的生命,得到无量劫的法乐、发喜。 我们要做的都是三宝的事”成就我们的道业, 善用其心的好处——障碍消除,念佛、念法、念僧“那时候你的心就无挂碍了。....
2023-06-26
破戒后应该如何去补救
比如不妄语戒,因为怕犯戒而不敢去受五戒?五戒是佛门四众弟子的基本戒。皆是人类累劫以来杀生无数所造成的共业所致,不杀生不但是佛教第一条的戒律,或有人说佛门戒杀。由此可知佛门戒杀无碍于保卫国家?佛教的不偷盗戒。在家者只是戒邪淫,佛弟子欲要弘扬佛法。如坏颜色、无威仪、损名誉、失智慧、致病、耗财、无耻、不敬、坠车、落水等等。 五戒之中杀盗淫妄为根本。系佛陀因事、因地所制之戒。而佛教为防止世人讥嫌。....
2023-06-26
什么是佛教说的观自在
什么是佛教说的观自在:所谓运用就是《心经》上告诉我们怎么样修行就怎么样做,观不是我们说眼睛看东西,想一切世间相没有一件是常的,想身体是苦的果。五蕴是色心二法;受想行识是心的作用,还有你心里所有活动全是假的、空的,假什么观照力量,眼耳鼻舌身意六识,分别的不是根也不是外头境界相那个尘,声音的尘跟我的耳根二者没有生起作用:见还没识?你的识没有作用,等你懂得六根六识六尘。....
2023-06-26
如来藏性与众生性的差别
如来藏性与众生性的差别? 文/普信法师 佛的如来藏性跟我们的性有什么差别佛是(p....
2023-06-26
悟光法师:珍惜善所缘境
争取、想办法出书。这是我们在具体事情上设定的目标,佛法自然就运用上了?翻译师父开示,我们能够从中实践佛法,运用佛法,也就是我们修行学佛的根本目的,我们说学习佛法。善知识肯定给我们一些方式、方法,学佛修行是一种理论?师父就帮我们想了很多办法, 佛陀告诉我们的八万四千法门。都可以达到修行的目的,或者说你让我专一念佛吧,这做事情的话!按《菩提道次第广论》中讲的修习轨理来说。....
2023-06-26
去寺院拜佛必知的十个步骤
去寺院拜佛必知的十个步骤,最好是提前沐浴净身,以洁净的身心进入寺庙,勿吃荤食,所以在礼佛之前最好忌食。不可服装不整。入佛堂切不可穿过分暴露的服装,也不可浓妆艳抹, 入佛堂不得吸烟、嚼口香糖、打闹嬉戏等,最好不要经由中门入,更不要踏门槛,进退都应顺着左臂方向迤边行走,帽子以及手杖不可安放于佛案及佛座上。 五、不可乱动寺庙之物, 寺庙之中诸物不可乱动。特别是寺中钟鼓鱼磬等法器,不可擅敲。....
2023-06-26
大安法师:务须敬惜字纸
务须敬惜字纸。 我们应当敬惜字纸“由古圣先贤所造,每个字都有着天地智慧信息,尊重字的人就会有智慧,他慢慢地就没有智慧了,到下辈子可能就不认识字了,不能随便丢到垃圾桶里,最好用一个干净的炉子焚化。或者找个干净的地方掩埋好,这是表明你在敬惜字纸。在现在社会谈这个话题好像大家都闻所未闻, 清代的彭绍升居士曾经介绍过一个帮他做事的看门人。说他原来是一个很贫贱的人,就是常常去捡那些有字的纸。....
2023-06-26
如瑞法师:幸福不是活给他人看的
恶业未成熟。恶者以为乐,恶业成熟时。恶者方见恶” 这首偈颂是说:那行恶者因过去世积累的善业而过着富裕的生活。由于过去的福报超越现在的业力(造作的力量),他过着快乐的一生。这看来似乎不公道,但却是人间常见的。一旦恶业成熟,他才会尝到恶的苦果。不要羡慕别人,更重要的是知道自己该怎么做。幸福不是活给他人看的,实实在在内心的清净才是快乐!善业未成熟,善人以为苦。善业成熟时,善人始见善。....
2023-06-26
经典导读:随喜是什么
我们这个世间人,嫉妒心很重,看到别人有好处,自己心里就很难过。看到你想学好,心里很难受,想方法障碍你、想方法陷害你,这个事情很普遍,心里就嫉妒、难过,这个毛病是众生无量劫以来都有的,我们一般凡夫,最严重的习气就是嫉妒!嫉妒会引起嗔恚,嗔恚是堕地狱的业因,这是我们要觉悟的!佛法教给我们随喜功德,随喜功德是对治嫉妒,懂得随喜功德、懂得成人之美,就能把嫉妒的障碍打掉。 一定要懂得随喜功德。....
2023-06-26
隆明法师:放下即修行
放下即修行,忽来的暖意。有着难得的清静,朝山礼佛的信众多了起来。日子虽不及前些年那般猛进。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向往并未失去,籍由礼佛祈愿来找回心中的那份祥和、喜悦。可谓脱繁虔归清凉境:晨风未暖心方远,在新的一年里都应放下过往的羁绊,鼓起勇气从头来过,人生像是一场没有尽头的马拉松。而是要舍弃心中的执着,我心中自保有那份空明恬淡。生活中最宝贵的收获,无过于这份能够自我掌控的觉知与从容。....
2023-06-26
出家要通过哪十三重考验
出家要通过哪十三重考验, 有些人以为出家做和尚,乃是最容易的事,只要头发一剃,衣服一换。便是和尚了:但是也有一些人常常询问出家人“做和尚要些什么条件呢?他们所能得到的解答,也是很简单的,不是说“不要什么条件,只能有信心就行了。便是说”条件多哩:一时间也说不清的“ 实际上,佛法之前不但人人(p。....
2023-06-26
道伟法师:弘法度人要契理契机
弘法度人首先是对佛教的基本理论有比较系统而深入的了解和体证,其次是有比较丰厚的世间文化修养;对现实社会人生和人的内心世界有比较深入细微的洞察。怀有一种强烈的使命感和忧患意识,自觉地把振兴佛教事业和利济苍生当作是自己的本分事,而不是麻木不仁、独善其身、得过且过,理当发愿弘化一方。作众生的生命导师和眼目,最终能不能成为高僧,有没有能力观机逗教、摄受信众,并帮助他们摆脱痛苦、走上解脱之道。....
2023-06-26
略述禅者悟后是何光景
略述禅者悟后是何光景,如《金刚经》云,世尊食时,入舍卫大城乞食,就连佛陀亦与千二百五十比丘们一样,每日过着托钵游化的生涯。但如来著衣时通身放光,持钵时手上放光,次第乞食时眼中放光,入城洗足时足下放光,乞食吃饭时口中放光,乃至敷座而坐时大地震动也。之所以六根门头放光动地者,如来一举一动全是实相般若的现觉妙用,即观照般若也。悟与未悟者之间的区别,就看在同样的日常生活中有实相般若的观照妙用现觉与否。....
2023-06-26
佛门吃饭为什么叫“过堂”
佛门吃饭为什么叫“是中国汉传佛教丛林中特有的仪制”佛教僧侣将进食视为一种重要的修行方法, 佛门规定学道者吃饭时要做五种观想,先要敲挂在寺庙走廊上的大木鱼和云板。木鱼梆是吃饭号令,隐喻佛弟子修行也应精勤不息。僧众搭衣列队进入五观堂。供养偈。然后由一僧人负责出食”通过念诵施食真言,施予大鹏金翅鸟和罗刹鬼子母及旷野鬼神众等, 过堂是一个绝对安静的用食过程,过堂要求禁语。....
2023-06-26
觉醒法师:走得快了心要跟上
觉醒法师:走得快了心要跟上, — 师父,这些天我学了很多经论典籍照这一速度我的佛学水(p....
2023-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