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桥旦曾堪布:怎样令人生过得有意义

怎样令人生过得有意义,幸福的前提是拥有健康的身体与快乐的精神“我说人生存的目标有两种:另一种是人们生存的究竟目标。  人们生存的暂时目标大都是希望能够获得幸福,幸福的前提是拥有健康的身体与快乐的精神。健康的身体与快乐的精神不见得通过名闻利养或荣华富贵就能够得到,他们也可以拥有健康的身体与快乐的精神。那些拥有令人羡慕的荣华富贵之人,如果没有健康的身体及快乐的精神。....
2023-06-27
太桥旦曾堪布:怎样令人生过得有意义

弘一大师对佛法的十疑及释义

人人皆知推崇佛法,但对于佛法而起之疑问。故学习佛法者,必先解释此种种疑问。  一、佛法非迷信,  知识分子多批评佛法谓之迷信,确有特别之习惯及通俗之仪式。又将神仙鬼怪等混入佛法之内,谓是佛法正宗。也难怪他人谓佛法是迷信;但佛法本来面目则不如此,决无崇拜神仙鬼怪等事,实超出他种宗教之上,又佛法能破除世间一切迷信!岂有佛法即是迷信之理;故知他人谓佛法为迷信者,倘能详察。  或有人疑佛法为一种宗教。....
2023-06-27
弘一大师对佛法的十疑及释义

宣化上人:《楞严咒》的四个密义

所有的咒都有鬼神王的名字,这都是鬼神王的名字。你一念这些鬼神王的名字?你怎么认识我们这个神的王”所以这些小鬼和小神就不敢不守规矩了,咒就好像军中的密号似的。整个军队都知道这是今天的口令,就好像有一个本来很穷、很微贱的人,你只要说‘本来是一个贫(jian)人,真的就再也不敢发脾气了,咒也就好像这个意思似的,鬼神以为你知道它的根底“唯佛与佛才能知道”其余的众生都不知道,众生听到这个咒也都明白。....
2023-06-27
宣化上人:《楞严咒》的四个密义

住在集体宿舍应如何供护法

不方便摆设护法像和供品,请问如何善巧方便地供护法呢:当然供护法最好有护法像和供品,再摆一大堆酒等供品确实是不方便,把护法直接观想在虚空当中。然后再把饮料倒在干净的地方,这样就相当于把这个供品供养护法了,就像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一样,一方面要有真实的供品,供佛时我们可以观想供品,但护法神显现上是以出世间的身份做世间的事情。必须要有世间供品的缘起,法王如意宝和大恩上师也是经常开示,护法的供品不能观想。....
2023-06-27
住在集体宿舍应如何供护法

学佛人修行的十一条大禁忌

学佛人修行的11条禁忌:永远都要记住学佛就是修心;就是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把阅读经典当成阅读小说一样作为谋求阅读快乐的一种方式而忽略了自心的修行,应当要行门(实修)和解门(读经、看开示)并重,否则可能走偏成为佛学爱好者、或者佛学研究者。这样对佛经的真实义理就可能理解偏:永远不要障碍别人(尤其是高僧大德)行持善法,佛说的任何法门都要尊重、赞叹。自己在实修中深入自己有缘的法门就行了:....
2023-06-27
学佛人修行的十一条大禁忌

觉醒法师:如何克服节后综合症

如何能克服这些节后的综合症状,满血复活呢?世纪健康老人”的百岁高僧妙智法师,身前提倡:脑勤、手勤、脚勤;静心、静气、静行;三淡:看淡权力、看淡金钱、淡忘年龄;三乐:助人为乐、知足常乐、自得其乐。这一佛教养生观内涵一静一勤,自然随缘的养生心态和智慧,也体现了佛教济世利生的慈悲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在日常生活修行中借鉴和推行。....
2023-06-27
觉醒法师:如何克服节后综合症

新年去寺院要注意哪些轻重

能以殷重之心,超然的仪态亦可化导众生,行要杜绝杂乱不匀、轻佻放肆、拖沓散漫。更是对道场的恭敬,要杜绝在殿堂内外高声喧哗、闲谈阔论、争吵詈骂,不可贡高傲慢“将社会上的追名逐利、斗胜好强带入寺院”  学佛就是学习减轻烦恼,烦恼的轻重“修行并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架式要讲究。由凡夫直至成佛的五十二个位次,  有些人进入寺院一味强调各种规矩,敬香、礼佛、用斋、走路。但更重要的是那颗虔诚、恭敬的心。....
2023-06-27
新年去寺院要注意哪些轻重

哪一种修行方法最快最直接

已经来不及参禅悟道,也没有太多时间去参访善知识,你可否告诉我有那一种最快、最直接的修行方法?念佛法门是老少咸宜的,只要专心持诵六字洪名——‘南无阿弥陀佛’。字音无法分辨的一直念,所以念佛要不急不徐、了了分明的念,印光大师告诉我们每日的功课如下,晚上诵佛说阿弥陀经、南无阿弥陀佛六字佛号、观世音菩萨圣号百千声,不要今天修这个法门,明天又修别种法门,没有学佛,也一直没有因缘听闻佛法。....
2023-06-27
哪一种修行方法最快最直接

星云法师:抱怨的危害

一个人一旦心中有了抱怨的念头,自己应该立刻有所警觉,  文/星云法师。  人有抱怨的习惯,却不知道这个习惯会给自己带来许多的麻烦?夫妻相互抱怨,能永久恩爱吗?儿女对父母抱怨,父母会甘心情愿付出爱吗?下属对上司抱怨,上司会欣赏这样的人吗,过去的帝王。对于抱怨的臣子不但冷落以对,臣子甚至还可能招来杀身之祸,抱怨之害:尤有甚者:列举如下,  一、抱怨是丧志之始,人一旦心中满怀怨恨所谓怨天尤人....
2023-06-27
星云法师:抱怨的危害

为什么看不见善恶的报应呢

没有人相信就不能够推广善行,就是今世作善作恶今世就得到报应;即是今生作善恶业(善恶事),或者到以后几世、几十世甚至于几劫才得到报应。今世作善作恶要到后世才有报应的,在一年之内对于收获之果见不到、感受不到,这个收获的果报你很快就能看得到、感受得到,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就能感受到果报。就有能只见恶果不见善报,那就有可能只看见善报看不见恶报,这就等于只受乐报没尝苦果,就只有恶果没有善报。....
2023-06-27
为什么看不见善恶的报应呢

闻名信受念佛是不是有次第

闻名、信受、念佛是不是有次第。还有人说这里相隔了十劫的时间:  常敏法师答?闻名是怎么闻的呢:我们来看一下《佛说阿弥陀经》里的这段经文,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我们从这里可以看出,闻名、信受、念佛是一体的。是同时进行的。这里没有时间上的间隔....
2023-06-27
闻名信受念佛是不是有次第

佛学为什么称之为内学

自古至今,但是真正有成就的人不多?为什么学习到最后都落空了呢,其主要原因是不知道佛是什么。对于佛真正的意义不了解,佛在经论里说得很清楚。佛是我们自己的自性,经论里说‘当人自性’。由此可知,释迦牟尼佛在世四十九年所讲的一切经?是不是释迦牟尼佛的,不是的,佛四十九年所说的是我们的自性。所以佛学称之为内学,如果心外求法。就称为外道,学佛者有这种认识是很重要的,我们不是跟别人学。而是向自性里面学....
2023-06-27
佛学为什么称之为内学

智敏上师:初学威仪“非装不会”

对鬼神亦装,凡犯戒皆破威仪也。你故意做那个样子出来“初学非装不会,在我们戒堂里边就是要你装模作样,装了之后就会了。装到后来就成自己习惯了,要把他开始的生硬地装,开始的时候在人的面前装,那么你在天人面前、鬼神面前也要装,这个威仪也就学不好了“开始学就是要装,没有内涵当然是不好,但是你说没有内涵就把形式也去掉了,那么这个安居干脆不要了。我们说不好。如果你认为没有内涵呢,形式也不要了。....
2023-06-27
智敏上师:初学威仪“非装不会”

出家人究竟应该用什么样的姓名

也许那位仍用在俗姓名的出家人?佛陀收受弟子出家,出家弟子中固有姓迦叶的,更有姓迦叶的,且可溯源于释迦佛之前在人间成佛的迦叶佛的族姓,可知迦叶佛的佛号。但亦多有承用师姓者,有的出家人是由师承而来的姓,也有很多是用三宝——佛、法、僧为姓氏的(注一),均以佛字为姓(佛驮、佛图、浮陀与佛陀的梵文是同一个单字),均以僧字为姓,  至于采用释字为姓的出家人,道安法师倡导僧人以释为姓的原因:有四姓出家。....
2023-06-27
出家人究竟应该用什么样的姓名

答疑解惑:读诵佛经的功德

用心去读诵,无形中就在内心中播下了福慧的种子,无量功德就从这里出生。  1:网友,我现在在一个不适合自己的地方,备受冷眼。总想在这个地方出人头地,其实,我的才华可以走到更大的舞台和世界。我目前却舍弃不掉现在的这个地方,无数次想舍弃,还是坚持了两年?这种坚持已经变成无谓的执念了吧,真的很煎熬。一时半会也解决不了我只想让自己(p....
2023-06-27
答疑解惑:读诵佛经的功德

哪一个法门忏悔业障快

哪一个法门忏悔业障快?灭定业真言快?忏悔自己的业障,忏悔也好、发愿也好、持咒也好、念经也好,那菩提心就没有了,罪业没有体性,大家都是知道唯心造,一提就说‘我罪业深重’,必须清净心念佛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请问什么才是清净心:假念阿弥陀佛使我们心能够清净下来,如果我们心已经清净了,来使你心能够清净下来?你自己问你看你心起什么念头,看见那个你又生烦恼、想弃舍。这样就不是清净心。....
2023-06-27
哪一个法门忏悔业障快

宣化上人:念止万事无

念动百事有,妄念不起处处安。心止念绝真富贵”私欲断尽真福田?没有定,内观其心;这时身心皆空,物也没有了,身心物这三种都没有了,没有喜,没有怒,没有哀,没有惧,没有爱,也没有恶,更没有欲,在喜、怒、哀、惧、爱、恶、欲七种感情上。没有波浪,那么在内没有妄想,在外也没有贪求,内外身心都清净,就不会被七情的境界所动摇。若是见喜时;这就证明你还没有性定,你就生一种贪爱的执着,或生一种憎恶的执着。....
2023-06-27
宣化上人:念止万事无

圣严法师:天下有五难

贫穷布施难、豪贵学道难、制命不死难、得睹佛经难、生值佛世难。  这一章讲天下有五难“贫穷布施难,佛说这盏功德最大,因为自己贫穷仍知道要布施、供养。此生已经贫穷了还不布施,学佛困难,到佛前不愿顶礼三宝,不想也不愿学佛,没钱没势时,才知道要学佛修行,有钱有势时如能学佛,或许她有被逼得非寻死不可的原因,得睹佛经难?一般人是不容易看到佛经的“有的人说佛经很深奥,有的人则是没有机会读佛经,佛经真的难懂吗。....
2023-06-27
圣严法师:天下有五难

佛经的形成过程是怎样的

佛经的形成过程是与佛教的发展相始终的,最早形成的是小乘佛教三藏,  小乘佛教三藏的形成。小乘佛教三藏逐渐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其中包含了四圣谛、八正道、十二因缘等佛教最根本的教义:此次结集就毗舍离比丘提出的十条戒律(即十事)展开讨论,至此小乘佛教的三藏基本成型。相传大乘佛教经典的出现与龙树菩萨有关。不到三个月就已经读完了小乘佛教全部典籍,大乘佛教理论完全建立。....
2023-06-27
佛经的形成过程是怎样的

打坐时的正确姿势与方法

打坐时的正确姿势与方法“先将左足置于右腿上,再将右足置左足上,称金刚坐(男士用)。先将右足置左腿上,再将左足置右足上,不论男女都采用金刚坐。双跏趺坐重心稳定,有利于身的放松和长时间静坐,初学者一时还做不到则只将一足置另一足上(单跏趺)即可。再不行者双足交*散坐亦可。脊椎的每一锥体如珠算珠子叠竖一般,由于自然生理弯曲造成的习惯,坐时腰锥易呈后突,两肩应舒张但不挺胸。坐好后以头顶上领。....
2023-06-27
打坐时的正确姿势与方法

佛学常识:“居士”的来历

  佛教习以居士称呼在家的信徒,大概是从维摩居士而来。维摩居士,确可称为居士,如慧远大师《维摩经疏》卷一说:二、在家修道;名为居士,居士传,以居士称呼学佛的居家之士。来比附学佛的居家之士,隐士是过独善其身、明哲保身的生活。而居家的学佛之士,也必助人解脱,一个名副其实的在家居士。便是一位大乘的菩萨,要做一个名副其实的菩萨。及种大乘善根,不入大乘,(见《佛法导言》)要到禅宗的破了三关。....
2023-06-27
佛学常识:“居士”的来历

延参法师:新年寄语

2017的阳光已经照进生活,更多的是思考与改变,感谢这365轮日出日落的历练与充盈,渐渐被日子融化成了拂面轻风。感谢生命里所有那些相逢未逢,谢谢你们送来的整整一年的感动。都成为让生命更加精彩的美好。那么就选择了无挂牵地离开,  2017的阳光已经照进生活,愿明天的笑脸更灿烂。生活的希望,和对未来梦想的向往与打拼里更接近现实。不辜负那些正迎面而来的日子,去发现等待在那里的幸福,活出生活的承担。....
2023-06-27
延参法师:新年寄语

佛教中的日光菩萨是谁

日光菩萨的名号,日光菩萨圣诞。  日光菩萨的名号,普破冥暗”此一菩萨持其慈悲本愿,普施三昧,以照法界俗尘,犹如日光之遍照世间,药师佛的左胁侍,与右胁侍月光菩萨在东方净琉璃国土中,并为药师佛国中无量菩萨众的上首菩萨。二者共同辅弼东方净土药师如来弘扬正法,普渡有情,尊贵有如释迦佛侧的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在佛法上表智慧,放射无量光明,在佛法上表静定”使免于受贪、嗔、痴三毒逼恼。....
2023-06-27
佛教中的日光菩萨是谁

永生的解脱之门是什么

释迦牟尼佛在世间成道证果是历史的事实,佛启示了众生皆有佛性的创见:让世人知道不二的真心即是生命的本质与起源,任何人都可以达到开悟解脱的境界,佛教导众生因果及缘起无常等诸多心性的普世真理。教导众生如何开悟而离苦得乐,将会更清楚地论述佛法的根本教义,以及禅的修持如何可能破除二元的妄想思维“心是完全含摄的、全能的、无所不知的、永恒无相的,禅的本质就是心物一元。....
2023-06-27
永生的解脱之门是什么

自己业障很重应如何改变

自已业障很重?应如何改变:  宽见师父,要学会认识业障,不要一味的讨厌回避,先应承认已经发生了,不要急着去讨厌它,要时刻愿意接受任何果报,而且要坦然欢喜地去接受,已经发生了的事情是不可能逆转的,不要做骆驼把头埋在沙里掩耳盗铃,要直面它,不回避。不逃避?  现在应该做些什么呢,要学会感恩它,感恩这些业障得的果报,没有这些就不能痛加认识自已,重新认识人生,就会仍然在迷惑之中,正因为这些业障。....
2023-06-27
自己业障很重应如何改变

网站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