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辱不是忍气吞声,忍辱是需要智慧的
很多人都觉得忍辱就是忍气吞声,一味的死忍着。我们很多时候会觉得痛苦,是因为我们一直深陷在痛苦的情绪中:愤怒产生之后本来应该就消失了,就重复的想着让自己愤怒、痛苦的事。愤怒一个接一个地生起来而不去解决,当自己觉得忍的很痛苦的时候,就要知道自己忍的方式是错误的,不继续去想我为什么痛苦,我这样不停的思维痛苦,总是想别人不好的东西干什么呢?只会带来愤怒和痛苦。痛苦自然就消失了。....
2023-04-30

如何戒除恶习?戒色六法该怎么做?
如何戒除恶习? 六步戒色修身法(简称戒色六法),是明空老师及其公益团队众多义工在长期戒色修身实践和帮助戒友过程中总结提炼的出一套戒色修身体系,其来源主要是源自大德善知识传授的修行法要和中华传统文化;作者和义工戒色修行体验及在帮助戒友过程中的实践经验;学习借鉴众多戒色前辈的心得。 戒色六法实修体系涵盖戒色养生修身各方面,闻、思、修融合为一体,具有实用性强、系统性高、效果显著的特点,并且提出了....
2023-04-30

怎样才能找回因邪淫损失的福报呢?
这篇文章对那些曾经犯了邪淫的人但是又想彻底戒除,并且想弥补曾经因邪淫而损失的福报的人来说是很难得的,想真心戒除邪淫的有缘人请耐心看完,肯定获益匪浅,并且能增加戒除邪淫的信心!戒淫得善果! 所谓....
2023-04-30

做事时总是度量有点小,怎么让自己大度一点?
虽然现在生活水平高了,但做事时总是度量有点小,舍不得给予,能对别人的苦乐感同身受,然后才愿意给予他人帮助。 儒家说四海之内皆兄弟,佛法说众生在无尽轮回中曾是亲人,都是教导我们从更高的角度,重新看待自己和众生的关系。慈悲心的前提,就是觉得对方和我有关,才愿意进一步接纳并帮助他们。在佛法看来,心的本质就是宇宙的本质。才会把心封闭在概念、情绪的牢笼中,整天关注各种琐事。 所以要多看看天。....
2023-04-30

对别人提出的意见,应该虚心学习,兼听包容
我们需要多听取意见,然后好好思维:为什么他认为这样好?他是基于哪个方面考量的?其它模式适合哪类人?不是每种模式都可以百分之百地从别的地方复制过来,也不是每种模式都适合所有人。 我们说....
2023-04-30

求解脱得自性即是极乐
所以众生寿命有长短,心善世界也善。抢来抢去,各个部位构成了一个身体。明天那个部位好了,这个部位又生病了。人四大不调就会生病。社会不调也会生病的。求解脱就是啥都不要,你啥都不要会得到整体,整体就是一个自性,极乐就是自性,永远不生不灭,我们有念头就有生灭,把念头去了就没有生灭了。不生就不灭。大家认为这不生不灭就是啥也没啥了。那啥也没啥的里面所包含的是太广大了,咋想也是有限的,那个无限的是不生不灭的。....
2023-04-30

为什么说富贵的人难修行?富贵修道难的原因
他一生当中因为福报大比较快乐,所以他感受到的苦难比普通人来说要少得多。因为修行的人是不能自以为是,生活中连对苦的感受都很少,富贵的人群在名利场付出了他多数的时间和精力,如果你在修行这方面花的时间很少,你想在世间打拼出一番事业,那么修行也难以有成就。这一点来讲并不是说你富贵一定是不能修行, 但是贫穷其实修道更难,这些都是障碍你修行的根本。 一个人福报也是要有个度,如果你的福报连遇三宝都遇不到。....
2023-04-30

为什么要守五戒?五戒对我们人生的意义
是一个学佛人最起码要持守的五条戒律,这五条戒律对我们的人生意义是什么?这五条戒律决定了我们人生最基本的苦乐,我们的人生就会尊贵、富足、自在、幸福。这五条戒律持得不好,人生就会出现种种的缺漏、遗憾甚至烦恼和痛苦,这就是五条戒律对我们人生重大的意义。不守五戒的后果;偷盗会让我们人生财用短缺;邪淫会让我们家庭不和感情痛苦;妄语会让我们言无人受、无人信任、恶名流布。饮酒会让我们心神颠倒、亡失智慧和正念?....
2023-04-30

内卷?内耗?佛法教你如何获得“松弛感”
随着生活脚步的持续加快。....
2023-04-30

我执重的人有哪些表现,如何调伏?
如果一个人靠感性那我执就会越重。假如说我们心里就是不舒服,现在我们还没有资格说要破自己的法执。 我执重的人其实就是自私自利越重,修行的第一步是用我们的理性慢慢的去战胜自己的感性。不管喜不喜欢不可为的事情,他也不敢上前去问比丘为什么住他的房间,罗睺罗想不到是佛陀的声音(来了),不知不觉紧紧的拥抱住佛陀,就会知道自己我执到底有没有破除。诸佛菩萨就是示现这个相来考验你能不能过关。....
2023-04-30

众生要用什么方法来对治生老病死?
娑婆世界的众生刚强,这个娑婆世界的众生就是这个样子,难调难伏,是佛说的。 那么这个众生要用什么方法来对治呢?你再刚强的众生,总有一天他就醒悟了,回心向善了,适用于我们娑婆世界的众生。你看这个娑婆世界,就说我们这个人道, 可人道不苦吗?我们人间就有三恶道的现象啊!且不说人间的牢狱酷刑,刀兵相残,难道还不够苦吗?生老病死苦,三苦、八苦、十一苦、无量诸苦,三界没有乐啊!乐其实也是苦。....
2023-04-30

反省自我,是为了认识自我、更新自我
大家好!又是一天相互学习鼓励的时候。 雨加雪驱散了晚秋的最后一抹金黄,向世人宣告:冬天来了。 今日立冬。根据古籍记载。....
2023-04-30

心中长存善念,到处就都是福地了
在《围炉夜话》中,有这样一段话:十分不耐烦,乃为人大病;一味学吃亏,是处事良方。 在现实生活和工作中,对人对事不能忍受麻烦,是一个人最大的缺点;对任何事情都抱着肯吃亏的态度,这是处理事情最好的办法。 清代的张英先生把....
2023-04-30

不知道怎么回应别人的感情,该怎么办?
身边没有可以倾诉的朋友,没有人找我,怎么样战胜自己孤独寂寞的内心?想让自己静下来, 这么多年自己老是会情不自禁的去爱上别人。可是没怎么跟他说话,现在有的时候觉得别人看上自己,帮我走出这样的死循环呐?问出家人不太合适,毕竟我也从来没有过相关经验,做什么都是需要勇气的。 首先是表达爱意的勇气, 如果因为害怕被拒绝而不敢去表达,那就永远会生活在假设和幻想当中。 其次是面对失败的勇气。....
2023-04-30

出家学佛修行要在恭敬中求得道
出家学佛修行,如何才能得道呢?要在恭敬中求,没有别的方法。佛法只有在恭敬中才能得道。学得再多也没用:对三宝不恭敬,无论你有多少财富、多少资源、多大福报,想得到佛法真实利益是得不到的。学佛人,有一分的恭敬,有十分的恭敬,能增十分的福慧,所以《弥陀经》说,若二日....
2023-04-30

菩萨平等饶益一切众生
苦的、乐的、好的、坏的....
2023-04-30

为什么得道的人很自在而普通人不能?
善信问:顶礼师父!为什么得道的人很自在而我们不能?觉火法师答:同样是心,我们的心用来向外求攀缘造业,而圣人向内求功德庄严。 两个不一样的操作就产生天地迥别的人生。我们人生充满了业障走在轮回里,人在烦恼,身不由己。可是你的心,要自己做主才行。想要解脱自在。只要把持这颗心不随境转,不迷不取。迷悟全在自己怎么把握这个心。 所以古德说:心慈是天人。心恶是罗刹。心是一切罪福种子。若有人悟自心。....
2023-04-30

修行人很难通过的考验——在枯淡处炼心
总想看点什么、听点什么、吃点什么、摸点什么、想点什么,是现代修行人很难通过的一个考验。每天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都要面对太多的信息,我们的眼根也许只是看到山河大地和身边的景象,看到时间空间跨度更广阔的景象。就是它好像总是在饥饿状态,我们的六根需要接触外面的信息来让它得到满足,我们的分别心也需要法尘的信息, 但是它好像永远不能满足,好像很少有一首歌曲一直流行,我们唱一段时间就觉得没味了。....
2023-04-30

厚德载物是哪几德?
一、口德:可以转个弯说:可以加热了说:要顾及别人的自尊,学会鼓掌。 1、每个人都需要来自他人的掌声。 2、为他人喝彩是每个人的责任: 3、给别人掌声其实是给自己掌声, 不给面子是最大的无礼,别伤人面子。 3、千万不要揭人老底,四、信任德。 生性多疑的人不可能有真朋友, 1、被人信任是一种幸福。 2、有多少信任,交人不疑,五、方便德。 1、请主动坐里座 2、与人方便自己方便....
2023-04-30

放下过去,期待明天,对未来心存一份期望
庄子云:....
2023-04-30

怎么知道一个人有没有大福报?
善信问:顶礼师父!如何知道一个人有大福报?觉火法师答:福有三种:布施福和修定福。 这三点都具备了,说明福报深厚。哪怕是具足其中一点,也证明很有福报。 可以从当前的状态看得出。不循规蹈矩,不守本分,尖酸刻薄,悭贪吝啬的习气都属于无福的表现。原标题:【答善信问】如何知道一个人有大福报?转自微信公众号:光明遍吉....
2023-04-30

人生需自渡,做好自己人生的摆渡人
难免会遇到困境。我们第一反应往往是希望依赖别人的力量来度过面前的困境。 或是贵人,或是佛陀,亦或是观音菩萨。即使别人愿意拉你一把,你不努力,最后都是徒劳无功的。 古语言:....
2023-04-30

如何看待傲慢的人,人为什么不能傲慢?
确实有很多贡高我慢之人。其实没有解脱,其实一个凡夫,这样一个可怜的众生有什么好傲慢呢? 因为菩萨跟佛的智慧与福报,因为一切父母众生都还在六道当中轮回, 我们都知道在生生世世当中,所以说佛也没有什么可贡高我慢的。其实所有人都没有什么可傲慢的。 修行是让我们的贪、嗔、痴、慢、疑越来越淡薄,如果有些人修行以后明白了一点佛理,也生起那种傲慢心,他来到佛门当中找存在感。....
2023-04-30

容貌焦虑怎么办?不妨从这三点开始改变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近年来,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各类广告、微信朋友圈里,被精修过的照片,放大了颜值的重要性,引起了一定程度的....
2023-04-30

为人处事的态度
最难的是做人和处事。人活了数十载,往往做人不得其分,处事不得其法。尽管有很多的道理告诉我们如何做人,怎样处事,若我们只知理论,不能起而行,也是徒劳无功。学佛之人究竟如何做人处事呢?学佛之人究竟如何做人处事, 世间上的人有的太过刚猛、执着与好强所谓....
2023-04-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