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施的意思与种类

华言的意思是施舍的施。通过布施可以从生死的此岸达到涅槃的彼岸。布施不外乎有三种,就是财布施、法布施和无畏布施。第一种布施叫做财布施,  财布施就是用钱财来布施,属于有为的布施。修的是福报,聪明的人会用自己的不坚固财来换取坚固财,不坚固财是指的世间的钱财、房子、土地等等。它们属于水、火、官府、盗贼、败家子等五家共有,  那么怎样才能把不坚固财转化为坚固财呢。这是指的佛法僧三宝是敬田。....
2023-04-27
布施的意思与种类

什么是吉祥卧

佛制四大威仪,卧时皆右手枕头,左手搭膝,两腿相迭,仰睡名修罗睡;不得左手枕头右手搭膝,此名畜生睡;不得覆睡,覆睡名饿鬼睡;不得伸两脚睡,伸腿名死人睡,皆不吉祥卧。吉祥卧者,十方诸佛同卧,历代祖师同卧。不依吉祥卧者,乃蠢动含灵,六道四生同卧,所以天堂、地狱,凡圣两途,只在卧时一念。....
2023-04-27
什么是吉祥卧

戒日王对印度佛教做出了什么样的贡献?

  戒日王继承印度王位后,以首都曲女城为中心,不断征讨周围地区,名扬印度及其他地区,并成为印度史上的著名国王之一。  戒日王在位期间,大乘佛教逐渐衰败的势力曾经一度重振....
2023-04-27
戒日王对印度佛教做出了什么样的贡献?

玄奘对中国佛教做出了哪些贡献?

被称为....
2023-04-27
玄奘对中国佛教做出了哪些贡献?

普皆回向是什么意思?净业行人如何回向?

什么是普皆回向?  回向有三种:回因向果、回自向他、回事向理。回向要具备这三种才算圆满,称之为....
2023-04-27
普皆回向是什么意思?净业行人如何回向?

什么是佛教的清规戒律?

  什么是....
2023-04-27
什么是佛教的清规戒律?

什么是缦衣?如何正确搭解缦衣?

  受过五戒、在家菩萨戒的佛弟子上殿时应当搭缦衣,缦衣也是僧衣的一种,同样体现了修行者的庄严和恭敬,它是用两块布缝制而成的,是没有田相袈裟,而一般出家众披的袈裟,是经过横竖割截而缝制的。称为田相衣缦衣梵名....
2023-04-27
什么是缦衣?如何正确搭解缦衣?

佛教里的法师是什么意思

  法者,法又叫....
2023-04-27
佛教里的法师是什么意思

鸠摩罗什对中国佛教做出了哪些贡献?

  鸠摩罗什(公元344~413年)是西域龟兹国(今天的新疆库车县)人。跟随母亲出家。他最开始修学的是小乘佛教,后来修行大乘佛教,在东晋后秦弘始三年(公元401年),他在长安居住期间,翻译了《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妙法莲华经》、《维摩诘所说经》、《阿弥陀经》、《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等佛经,以及《中论》、《百论》、《十二门论》和《大智度论》等经典,单从对佛经的翻译来说。....
2023-04-27
鸠摩罗什对中国佛教做出了哪些贡献?

观世音菩萨为什么称为观自在菩萨?

  之所以称之为....
2023-04-27
观世音菩萨为什么称为观自在菩萨?

成为一名佛教徒后,为什么需要修行?

  简单地说,修行就是按照佛法来对自己的行为进行修正,要反思自己曾经的过错,要修正自己的心、口、意等。  佛教修行的方法有很多,但最终的目的都是破邪显正,因为佛教认为,众生遭遇的苦难都来自于贪爱,如果希望能够离苦得乐,就必须对自己的思想和言行进行修正。  只要身口意三业清净了,自然就不会再有什么烦恼痛苦了。在三业中,又数意业是最难修的,但也是最重要的,因为意识具有分别和执著的功能。....
2023-04-27
成为一名佛教徒后,为什么需要修行?

专修念佛还需要受戒持戒吗?

  《华严经》说....
2023-04-27
专修念佛还需要受戒持戒吗?

什么是原始佛教,主要教义是什么?

  原始佛教也叫....
2023-04-27
什么是原始佛教,主要教义是什么?

佛教忍辱法门的五个层次

  佛教讲忍辱法门有五个层次:一、生忍。  当辱境到来时,既无法回避,也不能抵抗,只好让自己强忍过去,这种忍耐往往让人心如刀绞,痛苦万分,故称....
2023-04-27
佛教忍辱法门的五个层次

为什么在世间行善的功德胜于极乐百倍?

为何世间行善功胜极乐?  修学净土的善友们都知道往生极乐是修学的最高目标,希望自己能够早得往生,不受世间诸苦。佛又告诫在此世间修学善法远胜于在极乐世界。  如《佛说无量寿经》:....
2023-04-27
为什么在世间行善的功德胜于极乐百倍?

佛教的十八界指的是什么?

  佛教以人的认识为中心,对世界一切现象分为根、尘、识三大类根,包括能发生认识功能的六根(眼根界、耳根界、鼻根界、舌根界、身根界、意根界),作为认识对象的六境(色尘界、声尘界、香尘界、味尘界、触尘界、法尘界),和由此生起的六识(眼识界、耳识界、鼻识界、舌识界、身识界、意识界)。  其中六根属于认识的工具,六尘为六根认识的六种外境,六根对于六尘生起的见、闻、嗅、味、触、思虑等作用即是六识。....
2023-04-27
佛教的十八界指的是什么?

您会拜佛吗?规范的礼佛仪规

大众在佛菩萨面前郑重的许下自己的心愿,  一、肃立合掌恭敬万有。两足尖,口微闭,双掌当胸合十。双目自然向下微微斜视,目光自然温和的注视中指尖,  二、下右手掌开始跪拜,身体徐徐下移,双膝缓缓齐曲,左手掌保持合十状,右手掌随身体协调下移,至双膝刚刚触碰到拜垫时。双膝随即跪于拜垫上,  三、下左手掌继续跪拜。按于拜垫中央左前方,超过右手半掌处,半个左手掌超出拜垫前沿,  四、右手掌右前移轻轻叩头。....
2023-04-27
您会拜佛吗?规范的礼佛仪规

如何供香?供香的方法

  供香之前,应先洗手、漱口,端正威仪,恭敬合掌,眼观佛菩萨光明圣像,思惟佛陀及一切圣众功德,一心诚敬供养,犹如佛菩萨现在眼前一般。  接着,举起所供之香令至齐眉,至心称念佛菩萨圣号。正供香时运心观想:愿以此香供养十方一切诸佛贤圣,普熏无边世界一切众生,共成佛道。  供香之后,恭敬礼佛、祈愿、回向。文章摘自:如瑞法师《普熏诸众生,皆共证菩提》: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如瑞法师....
2023-04-27
如何供香?供香的方法

四谛法之道谛四行相

这四相如其次第即资粮道、加行道、见道、修道、究竟道所摄。即由这圣道是圣者们证得涅槃真义游履的迹路,生起常等的颠倒妄执,此道行善能修治这颠倒心,能趣出离的究竟涅槃,永离烦恼业苦,  前面所说的四谛十六行相观,出世间行相善巧悟入。(二)世间行相有障碍,(三)世间行相有分别,出世间行相无分别。  就是于诸谛中的无常苦等十六种所缘境界,起世间智行相作观察的时候,故世间行相为烦恼所随逐。....
2023-04-27
四谛法之道谛四行相

五位百法是什么?

  五位百法是指大乘佛教瑜伽派对所有万有诸法进行的一种分类,总共有五类一百种。这五类是心法、心所法、色法、心不相应行法、无为法。....
2023-04-27
五位百法是什么?

为什么唐朝会成为中国佛教的鼎盛期?

  唐王朝也很重视佛教。唐太宗曾经下诏在全国建立寺刹,并且在大慈恩寺设立了译经院,延请了国内外的名僧来到这里翻译佛经,宣化佛教,培养了大批高僧、学者。在帝都和各州都开设了官寺,武则天更是下令在各州设立大云寺。佛教僧人也备受礼遇,中国名僧辈出,并且对佛学的研究远远超过了前代,佛教的信仰也深入到了民间。还有大批外国僧侣、学者来我国宣传佛教和翻译佛经,中国也有一批僧人不惧艰辛前往印度游学。....
2023-04-27
为什么唐朝会成为中国佛教的鼎盛期?

全素者误吃荤食怎么办?

多多少少难免遇到误食含有动物成分,或是酒类、五辛成分食物的尴尬情况。有的人的心里可能会觉得不舒服,过度执着清净反成烦恼,不宜过度执着清净度,时时担忧自己吃得不够纯净。这并非说完全不必在意误食荤食,一边吃素食,一边想荤食。认为偶尔开开荤没有关系,很可能从不在意误食。渐渐又恢复肉食的习惯,不要耿耿于怀,  在知道误食荤食的时候,如果觉得有罪恶感。可以默默在内心忏悔自己不小心误食。....
2023-04-27
全素者误吃荤食怎么办?

慧远大师的《庐山东林杂诗》解释

庐山东林杂诗①,慧远。崇岩吐清气②,幽岫栖神迹③。希声奏群籁④,响出山溜滴⑤。径然忘所适⑦。挥手抚云门⑧,灵关安足辟⑨。流心叩玄扃⑩感至理弗隔孰是腾九霄....
2023-04-27
慧远大师的《庐山东林杂诗》解释

全素者误食荤食怎么办?

多多少少难免遇到误食含有动物成分,或是酒类、五辛成分食物的尴尬情况。误食荤食后,有的人的心里可能会觉得不舒服,  过度执着清净反成烦恼,不宜过度执着清净度,时时担忧自己吃得不够纯净。这并非说完全不必在意误食荤食,一边吃素食,一边想荤食。认为偶尔开开荤没有关系,很可能从不在意误食。  在知道误食荤食的时候,如果觉得有罪恶感。可以默默在内心忏悔自己不小心误食,如果是误食动物成分料理。....
2023-04-27
全素者误食荤食怎么办?

出家人应该如何面对生老病死?

善士问:  这个世间上,生老病死是没有人能够避免的,也是避免不了。出家人应该如何面对生老病死呢?星云大师答:  生老病死是每一个人都免不了的,应该要用平常心来看待,不必和它计较,不该来的,它也不来。多少的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避谈生老病死。然而佛教的思想内涵,对生老病死的问题,则是做了很切实的解释和说明。  所谓「平常心是道」,以平常心看待生命的变化,以正念去面对人身的生老病死,也明白生病是正常。....
2023-04-27
出家人应该如何面对生老病死?

网站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