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佛教的名词“走江湖”是什么意思?走江湖的由来
大家都知道,汉语中有个名词,叫做....
2023-04-27

佛教“出坡”和“普请”是什么意思?
在禅宗丛林里,每天打坐的时间是不多的,工作的时间相当的多。打坐及听开示的时间只有早晚,每天起早待晚,也就是早上起得早,晚上睡得晚,中夜时分只睡四到六小时。 ....
2023-04-27

佛教戒律是怎样产生的?戒律的由来
戒律是如何形成的? 释迦牟尼佛在建立佛教之初,并没有一开始就创立起一个庞大的戒律系统,大量的组织行为规范其实一开始是没有制定的。是因为僧人或者出家者出现了一些不符合佛教的基本教理教义、不符合佛教的基本思想原则、不利于僧团发展的行为。 这些行为,一方面不道德,另一方面也是不利于僧团的团结、发展和壮大等等。 于是释迦牟尼佛对这些行为表达了否定意见,后来这些否定性意见被记录下来。....
2023-04-27

佛教徒为什么佩戴念珠?
如今大街小巷随处可见佩戴念珠的人。对于很多非佛教徒来说,念珠更多的是一种饰品,不但美观大方,还可取趋吉避凶的用意;对于佛教徒来说,佩戴念珠是为摄心禅定念佛。 念珠梵名....
2023-04-27

第七识是什么?和阿弥陀佛名号绑在一起是什么意思?
把阿弥陀佛名号和第七识绑在一起,就是我们凡夫众生生死的根本就是坚固的我执, 因为他恒常执此第八阿赖耶识的见分为我,导致我们众生坚固的我执,我慢这样四根本烦恼,所以恒常跟这四种烦恼相应,对我们真心本性是一个染污,他是第七识恒常思量第八识的见分为我,所以他把能见的功能执着为一个固定不变的恒常不变的自我,我慢这四种根本烦恼就是跟第七末那识相应,所以我们念佛法门怎么转他呢?....
2023-04-27

受八关斋戒可以用香皂盒沐浴露吗?
居士问:弟子问二个问题,受八关斋戒可以用香皂盒沐浴露吗?一如法师答: 可以用的。大家记住,受八关斋戒(里有一条)....
2023-04-27

什么叫正定聚、邪定聚和不定聚?获得正定聚的原因
你了解自己的根性吗?我们在娑婆世界的修行可谓举步维艰,饱受了五浊恶世的侵害、亲朋好友的阻挠和自己的左顾右盼....
2023-04-27

做家务或者吃饭时听经会不会不恭敬?
提问:乃至于为家人煮肉食的时候,或者吃饭的时候,听经会不会不恭敬?天因法师答:煮肉食听经,这不大适合。吃饭听经,也是不那么恭敬。听经闻法以坐着是最恭敬,平常做家务,为了不空过时间,多少听一点,一面工作一面听,是比较散;能坐下来再听一遍,会更清楚。像老菩萨不能听经,做家务就一面念阿弥陀佛,那就不妨碍。利用时间当然是可以,像开车的时候也不妨熏习;但就利益来说,恭恭敬敬的坐下来听是最好。....
2023-04-27

出声念佛和默念功德一样吗?
出声念与默念都是通过念诵,专注当下、清净心念,与经书、佛号所记载的诸佛菩萨大愿相应,依此大愿修正我们的言行、念头,逐渐向诸佛菩萨靠拢。 阿弥陀佛在开示念佛法门时也未曾要求大众出声念佛,而是以....
2023-04-27

是否可以供奉半身佛像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有时会在街边小店、餐厅或者其他非寺院场所看到半身的佛像,虽然此类塑像多以工艺品、艺术摆件之名出售,但也有人会请购后放在自家的佛龛供奉,在家可以供奉半身佛像吗?供奉佛像,以全身像为佳,如此供佛得到的福报也会更加圆满殊胜。甚至佛头塑像,并不能够完整体现诸佛的庄严法相,因此,供奉半身佛像甚至佛头塑像的行为并不妥当。 佛陀在《佛说像法决疑经》中告诉常施菩萨。....
2023-04-27

目犍连尊者为什么“神通第一”?
目犍连尊者为何号称....
2023-04-27

授记有几种方式?授记的类型
所谓的....
2023-04-27

四如意足是什么?四如意足的内容
四如意足是基本的佛法,是四种定境,又名四神足或四如意分,是三十七道品的第三科。三十七道品是修道的重要资粮,共有七科,也可称为七个阶段或七个层次,依次为: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正道分,加起来一共是三十七项,因此称为三十七道品。在此之前,已经分别讲过第一科....
2023-04-27

舍利是如何形成的?
舍利在梵语中为sarira,译为灵骨,或坚固子,是由修戒定慧之功德结晶而成的。佛、菩萨、罗汉、高僧等,圆寂火化,每凝结有舍利,或如珠状、或如花状,白色为骨舍利,赤色为血肉舍利,黑色为发舍利,亦有五彩舍利。 舍利之所成,是由生前依戒定慧薰修而得,无量功德所成,若是佛舍利,其硬度坚固,难损难坏,菩萨次之、罗汉再次之、高僧坚硬递减。 金光明经舍身品云:....
2023-04-27

为什么要念佛?关于念佛的七个问题
为什么要念佛? 佛是觉者的意思,念佛就是让心保持觉醒。散乱时,念佛收摄身心;生气时,念佛调柔自我;得意时,念佛消融自我;生病时,念佛安定身心....
2023-04-27

积资净障的功效和方法
其中....
2023-04-27

三皈依后需要注意什么?皈依后的基本礼仪和礼节
受了皈依之后,成为佛弟子,我们有没有其他需要注意的事项和规矩?皈依佛,即不皈依天魔外道。既然我们觉得佛是觉悟者,就不再认同其他外教的大师。如果受了三皈依之后,你觉得其他宗教的神灵或是导师跟佛是一样的,那么你的皈依体就会失去。每一种宗教信仰的见地和行持都是不同的。即不伤害有情。佛陀说法,唯一目的就是令众生离苦得乐,获得生命的圆满与解脱。皈依了法之后,要尊重法则和真理,就不应该去伤害自己和他人。....
2023-04-27

佛教的经变是什么意思?
在中国,就将按佛经改编成的讲唱文学叫做....
2023-04-27

极乐世界的清风与娑婆世界的有什么不同?
极乐世界的清风与娑婆世界的有所不同,娑婆世界都是狂风暴雨,虽然也有清风送爽的时节,但是这些所谓的....
2023-04-27

念佛应该怎么念?要不急不缓
此人学佛后很是用功,在一般人见之自然甚好,但释尊视之则不对。怕难持久易生退转。又命上紧至紧到极点,此人谓师不知琴法。释尊问是何故?此人谓琴弦缓则不成声, 释尊谓汝明此方可修道,用功缓而不进,固如琴弦缓不成声,但用功过急非但事不能成,则如琴弦太缓;来了这里拼命地念,又如琴弦太紧易出毛病。常听你讲克期求证,又说要精进,怎么又说急了出毛病呢?精进是不昏沉不散乱,常寂常照要是外头拼命的喊。....
2023-04-27

十二因缘法门
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指人们心中无明烦恼,以为心性最初一念叫做生相无明,无明是粗细烦恼迷惑妄心,因为有了无明迷惑妄心,所以于诸法本来无我妄执有我,就生起一念爱心,指心法与父精母血的色法,六入就是人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因为六根能入于六尘,又为色、声、香、味、触、法六尘所入,譬如眼根能够见色,它就能够感受和触对六尘境界。六根既然领受六尘,便生贪爱之心。....
2023-04-27

什么是戒律,是如何形成的,应如何看待?
什么是戒律? 严格来说,佛教的戒和律是有所不同的。 ....
2023-04-27

寺院晚课有哪些内容?寺院晚课完整版
寺院晚课有哪些内容? 晚课又叫晚殿,一般是在每天傍晚时分念佛诵经,但因每个寺院的规定不同,其时间也有所变化。晚课内容主要是念诵《佛说阿弥陀经》、《礼佛大忏悔文》、《蒙山施食》,通常合称为....
2023-04-27

马鸣菩萨是谁?马鸣菩萨的简介与故事
马鸣菩萨又称作马鸣比丘、马鸣尊者,是本师释迦牟尼佛灭度五六百年以后出世的一位大乘论师。根据《马鸣菩萨传》记载,他是胁尊者的弟子,最初在外道当中出家,才识过人,能言善辩,傲慢好胜。胁尊者知道他善根深厚,为了度化他皈依佛门,特别从遥远的北印度来到他所在的中印度,与他进行辩论。结果可想而知,马鸣菩萨辩论失败了。因为两个人有言在先,如果谁辩论输了就要成为对方的弟子。....
2023-04-27

佛教的世尊是谁?
『世尊』是佛的十种名号之一。佛的十种名号分别为: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佛的十种名号是对佛的通称,比如『释迦牟尼佛』可以称作『释迦牟尼如来』、『释迦牟尼世尊』;『阿弥陀佛』也可称为『阿弥陀如来』。如果单独说佛、如来,并不是确指哪一尊佛。具体到每一尊佛,则有各自的别称,以与其他佛区别开来。比如『药师佛』是专指东方琉璃世界的教主。....
2023-04-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