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如何正确许愿还愿
是信奉佛教的善男信女们事佛礼佛的一种方式。如果佛祖能满足自己所求的愿望, 事后如果佛祖真的满足了信徒所求的愿望,信徒履行自己对佛祖许下的承诺,希望佛陀能帮他把钱赢回来;希望佛陀能帮他开脱罪责,愿佛祖帮他连升三级,究竟应该用什么方式许愿、还愿呢?求佛菩萨帮忙的事情、目标一定要正当。不能求菩萨帮你满足非分之想,更不能让佛帮你做坏事。这样的许愿佛菩萨是不会答应的。佛菩萨答应了这种许愿。....
2023-04-25

如何做一个合格如法的出家人?
中国出家众有数十万之多。真出家或假出家,身出家或心不出家,玄奘大师译《阿毘达摩藏显宗论》(卷二十)中记载的五种僧人:不懂佛教义理,不通佛法,持戒,通佛教义理,弘传正法,穿如来的衣,吃如来的饭,破坏如来的法。横与比丘比丘尼菩萨戒弟子,自破佛法, 天魔不能破灭佛法,外道亦不能破灭佛法,惟有出家人自己破佛法。出家人受戒可以破戒,受戒不可破戒, 佛子为了生死而出家,为度众生而出家,为求佛道而出家。....
2023-04-25

灵魂存在吗?
认为人有一个永远存在、不变的精神实体,佛教则认为人的生命由身、心和合,前六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只是这座冰山露出海面的一小部分,而第七、第八识(灵魂)就像这座冰山深藏海中的部分,现代心理学将之称为潜意识、无意识。 第八识又称之为神识、阿赖耶识,是恒常活动不息、内涵不断变化如瀑布的生命之流。在熟睡、昏迷、被麻醉、处胎等情况下,如果没有阿赖耶识,是谁在起着维持生理活动的作用?....
2023-04-25

五戒的内容
就是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五项。不侵犯众生的生存。不破坏人伦的道德。不饮酒 就是不贪嗜刺激的食品,大都是犯了五戒。如杀人、伤害、杖打、鸩药等是犯的杀生戒;抢劫、窃盗、恐吓、诈欺、侵占、贪污等是犯的偷盗戒;妨害家庭、妨害风化、妨害婚姻、重婚、强奸等是犯的邪淫戒;诈欺、教唆、诬告、妨害名誉、造谣惑众等是犯的妄语戒;贩卖鸦片、注射吗啡、私造烟酒等是犯的饮酒戒。 说到持戒。....
2023-04-25

六字洪名是指什么?有什么意义?
....
2023-04-25

三时佛法是什么意思?
佛在世时我沉沦,佛灭度后我出生;忏悔此身多业障,不见如来金色身。 这首偈语深刻地描绘出末法时代众生感叹生不逢佛世的心境。 ....
2023-04-25

女众出家后可以带发修行吗?
弟子最近梦到有个女众出家了(不知道是不是自己,因此有三个问题想请教师父:1、女众出家后可以带发修行吗?2、女众出家后回家看望父母,可以着便装戴假发回去吗?3、女众回家看望父母可以在家过夜吗?请师父在百忙之中一定为弟子开示,妙玲在此顶礼师父三拜!女众出家带发修行在戒律上讲是不可以的,也出现过男众女众带发修行之事,就又落发修行了。出家修行是要断掉红尘之间一切烦恼和障碍,所以出家众只要在寺院修行。....
2023-04-25

佛教三学内容
修学佛道必须息灭贪嗔痴三毒,要灭除贪嗔痴三毒,必定要勤修戒定慧三学。戒学, 通称戒律,戒能防止恶业,是我们修身治心的轨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严持戒律,远离毁犯,奉行善法,使身心清净。趣入禅定:乃受持五戒、十戒、具足等一切戒律;而防止一切过恶,以修一切善法为戒律而自行诸善, ③众生戒,以饶益一切众生为戒律。而广事利生 所谓....
2023-04-25

“莲花”象征着什么?莲花与佛教的关系
也可以说莲花就是佛的象征。 走进佛教寺庙,随处可看到莲花形象。大雄宝殿中,佛祖端坐在莲花宝座之上,慈眉善目,西方三圣的阿弥陀佛和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也端坐在莲花之上。其余的菩萨,有的手执莲花,有的脚踏莲花,或作莲花手势,或向人间抛洒莲花状。寺庙墙壁、藻井、栏杆、神账、桌围、香袋、拜垫之上,也到处雕刻、绘制或缝绣各种各色美好的莲花图案。在佛教故事中,释迦牟尼的母亲。....
2023-04-25

信解行证是什么意思?
饥渴交迫,好不容易找到一池湖水,因为他认为这么大的一湖水,因此索性不喝。这个譬喻是讽喻有一些佛教徒,自觉根基浅陋,无法有成,因而却步不前。佛教八万四千法门,门门都是得度之道;佛法虽然浩瀚深广,初学佛者欲一窥佛法堂奥,可以从信、解、行、证四个次第来实践佛法,只要依此循序渐进,必然有成。 信心是成就一切事情的根本动力,有了信心才能产生勇往直前的力量,信心就是肯定目标、凝聚力量的泉源。....
2023-04-25

念经咒或念佛的基本仪轨
念经或念佛本无标准仪轨,为解决初学者的困惑,特整理基本仪轨,仅供参考。准备: 先在佛前供净水,花、果、灯、香,一、香赞, 炉香乍爇,法界蒙熏。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 净口业真言,修利修利。 ōngxiū l....
2023-04-25

佛寺内迎客而笑的大肚和尚是谁?弥勒菩萨
以其代释迦佛说教之意,一生补处菩萨、补处菩萨、补处萨埵;故亦称弥勒佛、弥勒如来。所以说弥勒现在的果位是菩萨,我们现在应称其为弥勒菩萨。又称梅呾丽耶菩萨、末怛唎耶菩萨、迷底屦菩萨、弥帝礼菩萨。以菩萨身为天人说法,据传此菩萨欲成熟诸众生,谓慈氏菩萨系以佛四无量中之慈为首,弥勒与佛陀之另一弟子阿逸多为同一人,弥勒菩萨为胎藏界曼荼罗中台九尊之一。如八大菩萨曼荼罗经及大孔雀明王画像坛场仪轨载。....
2023-04-25

佛教所讲的消灾、延生有可能吗?
灾难现象的发生或幸福的来临,恶业的酬偿是灾难病危。在于忏悔及发愿。应该接受的果报,但是在忏悔心生起之后,未发生的果报也会跟着转变。若承认犯行而有悔意,法庭对他的判罪量刑会减轻。而能转变了犯罪果报的例子。而且以做佛事的诵经、拜忏、布施、供养来求消灾、延生,便是对沦于鬼神道中的宿世冤家债主,用佛法开导,由于发愿的力量,便和灾难的原因相应,若弃恶向善,便消弭了灾难的因素而远离灾难了。发愿、学佛、修善。....
2023-04-25

为什么有些人很善良却遭恶报?
....
2023-04-25

最常用的回向偈、回向文大全
悉发菩提心。愿生西方净土中,大慈菩萨回向偈。至心用回向。愿同念佛人,见佛了生死,无量法门修。总愿成佛道。普贤菩萨发愿偈,文殊菩萨发愿偈。庄严佛净土,普愿尽法界。悉发菩提心,愿消三障诸烦恼。愿以此功德,我等与众生,法界有情,回向偈九。我今称念阿弥陀,真实功德佛名号,证知忏悔及所愿。一切我今皆忏悔。普愿沉溺诸众生:回向偈十稽首西方安乐国接引众生大导师我今发愿愿往生唯愿慈悲哀摄受回向文十一....
2023-04-25

对学佛同修女众能称师姐吗?
善士问: 我听说皈依以后,不论男女只能互相称....
2023-04-25

念佛,念咒,念经,哪种方式可以顺利往生?
经常听到修净土念佛法门的同修们说,念佛不能往生,如果念佛不能成佛,条件在经论里面讲得很清楚,我想说说读经和念佛的关系,我的体会是读经和念佛没有矛盾,经教是帮助我们明理的,经帮助我们明了诸法实相。你就知道这句阿弥陀佛不可思议的无量功德了,你就会死心塌地守住这一句佛号念到底, 再说一说经教可不可以放下?你相不相信你今生一定能够成佛?你相不相信真有阿弥陀佛?你相不相信真有西方极乐世界?....
2023-04-25

普通人学佛的三大误区
佛法的三大使用误区: 只需运用佛法重点对治生活中痛苦、阴暗的层面。在遇到困难或倒霉的时候求助于佛法,请佛菩萨帮忙渡过难关就可以了, 佛法讲离苦得乐,痛苦了才用得上佛法呀,而无灾无病、春风得意时。只宜尽情享受生活。 你看现在书店里有关佛教的书籍经常是和心理治疗、心灵鸡汤、励志之类的书摆在一起的。在你失意、痛苦的时候看看佛陀是怎么教你舒缓情绪、调整心态、面对挫折和压力的。....
2023-04-25

初学佛者应先从什么书开始学习?
初学佛者应先从什么书开始学习?比如说有一本书叫做《向知识分子介绍佛教》 还有一本是叫做《觉海慈航》 还一本是台湾圣严法师讲到的叫做《正信的佛教》和他的另外一本叫做《学佛群疑》,还深入浅出的把佛法基本的概论、理念、和基本的教理, 那么刚才讲的是一些就是佛教里面介绍的佛法的一些相对浅显的书,比如说我们学习佛法一定要有因果和轮回的观念,看看《地藏经》 里面详尽的描写有六道。....
2023-04-25

法华七喻的内容
借着浅显的譬喻来阐述深奥的真理,是《法华经》的重要特征,同时也是《法华经》之所以被推崇为....
2023-04-25

怎么选择本尊阿弥陀佛像的供奉?
阿弥陀佛画像很多,在选择自己的本尊时应注意哪些事项? 选择你喜欢的。你看到这个像,看到起喜欢,这个最好。而且选择一尊之后,最好是一生都不改变。现在照相的技术很好,你家里面供的这一尊,一尊阿弥陀佛,你把它照下来,照成照片,无论你去旅行到哪个地方,还是供这尊佛,你都看这尊佛,看久了印象深刻。阿弥陀佛就现这个相来接引你。我天天拜他,终归拜来了,是不是?你常常换,到临命终时。....
2023-04-25

初学者读什么样的经书比较合适?
只要是没被别人改过的经书都是利益一切众生的法宝。都会产生无量无边的功德。 就是你有缘得闻哪一部经书?比如说我发现《金刚经》了,我也发现《地藏经》了,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你就知道诸佛如来那种救度众生的慈悲心,他能变现很多种不同的身形来救度众生。这是诸佛如来和菩萨慈悲心的表现。能知道他们是以救度众生为目的的,并且能知道他们是以不同的身形来救度我们。一个真正修行正法的人。....
2023-04-25

哪个年龄段学佛好?
哪个年龄段学佛好?任何时侯学佛都不会早,也不会晚。佛法难闻。有机会听闻佛法,就应及时把握。而从修行角度来说,但没有在修学上真正用心,烦恼、习气丝毫没有减少,并未比那些不学佛的更好。但学佛后很投入、很用心,并能得到善知识的正确引导,学佛不在于时间长短,是否将佛法落实到生命中,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既然错误已经发生,就不要有太大的心理负担,应生起猛利的忏悔心,既要真诚悔过,更要发誓决不再犯。....
2023-04-25

学佛的四个基本原则
不因为某一位老师、法师、上师或善知识,我特别喜欢他,而只相信他说的佛法,我一概不理,这不是一个佛弟子所该有的行为,学佛人只问对方所说的是不是正法。而不被个人的喜好爱恶所迷惑困宥,依经不依论, 一切菩萨的论述以及后世的注解固然高明,真正的佛弟子究竟应该以佛经作依据,不应以论藏作依据,我常劝学佛的同学们,不要陷于这一百年来的佛学著作及注解中。应该直接研究佛经,至于名词不懂,则可查佛学辞典。....
2023-04-25

佛弟子称呼在家女居士为“师姐”,是否正确?
华夏民族的特点:对一切事物取其精华。佛教自东汉初年传入汉土,在家弟子,不分男女老幼,皆以师兄尊称,正确简单如法。出家弟子,以师兄、师弟尊称。在一起修学的同辈,称....
2023-04-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