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传递的智慧: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神秀大师说:“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桌子每天都得擦,一天不擦,就积一层灰,两天不擦,就积两层灰,几十天不擦,桌子就没了原本的样子了。人心也是这样,修一天一天清净,一天不修一天....
桌子每天都得擦,一天不擦,就积一层灰,两天不擦,就积两层灰,几十天不擦,桌子就没了原本的样子了。人心也是这样,修一天一天清净,一天不修一天....
2023-06-20

观世音菩萨,传说中是一对孪生兄弟,被称为“双马童神”
观音,原译观世音,梵文为阿婆卢吉俱舍婆罗,译为光世音、观自在、观世自在。唐朝时因避唐太宗李世民讳,于是去掉了“世”字,简称观音,从此一直沿用至今。传说观世音菩萨最初的形象,是....
2023-06-20

人生的苦,是把“坏苦”当成了“快乐”
她竟然昏了头去吃安眠药。又觉得一点也不好,也就不觉得这个东西好了“所以才会觉得那个东西很神秘,是不是你就该一直快乐。此时的你又会觉得。应该会一直快乐,可是吃多了会肚子痛,会变成痛苦,却不能变成快乐。你心里认为不好。你说川菜究竟好吃还是不好吃,喜欢吃麻辣的人认为。觉得说得对呀,也碰到了一个非常不喜欢麻辣的人:吃麻辣不好,原来不吃麻辣的人现在会说好吃,原来吃麻辣的人现在反而会说不好吃。....
2023-06-20

佛陀传递的智慧,什么是“缘起性空”?其实答案在每个人心里
过去,印度有很多小国,或者叫部落。里面的所有人都在修行,一旦有人修行成就,那块土地就会成为圣地,被称为“秘境”。
表面上看,“秘境”是一个很平常的地方,但它其实是一个巨大的信....
表面上看,“秘境”是一个很平常的地方,但它其实是一个巨大的信....
2023-06-20

佛陀传递智慧,五比丘摆脱烦恼
佛陀初转.法.轮时,对五个弟子讲述了自己觉悟的经历,他说:
“众比丘啊,出家人应该避免两种极端,一端是沉溺于欲乐、低级、不体面、无意义,另一端是热衷苦行、痛苦、不体面、无意义....
“众比丘啊,出家人应该避免两种极端,一端是沉溺于欲乐、低级、不体面、无意义,另一端是热衷苦行、痛苦、不体面、无意义....
2023-06-20

六祖慧能在法性寺一鸣惊人,展示五祖所传袈裟自证身份
六祖慧能在“四会”这个地方,为了不再被恶人追赶,不得不混迹于猎人的队伍里,一晃就是十五年。....
2023-06-20

佛陀接受了一件新衣服,并告诉弟子,不必再执着于粪扫衣
佛陀的僧团,是一个共同生活的集体,无论从学说,还是从戒律,对僧团之间的团结与合作都非常重视。
另外,佛陀对僧团的卫生条件也非常重视,比如得了传染病的人,不能马上加入僧团,都要等....
另外,佛陀对僧团的卫生条件也非常重视,比如得了传染病的人,不能马上加入僧团,都要等....
2023-06-20

佛陀在王舍城外,与一万二千大比丘共聚一堂,成就了《无量寿经》
佛陀在王舍城外的灵鹫山中,与一万二千大比丘共聚一堂。
这些大比丘都是回小向大、行菩萨道的大圣人,并且都已修得了神足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漏尽通等六种神....
这些大比丘都是回小向大、行菩萨道的大圣人,并且都已修得了神足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漏尽通等六种神....
2023-06-20

佛陀传递的智慧:“不可说,不可说,一说就错”
在般若智慧中“有和无”、“相和空”,都是破除的对象。
就是说,当所有的念头、所有的杂念都消失之后,心里就会一片光明朗然,到那时是非有非空的,是一种超越语言的境界,进去自然知....
就是说,当所有的念头、所有的杂念都消失之后,心里就会一片光明朗然,到那时是非有非空的,是一种超越语言的境界,进去自然知....
2023-06-20

佛陀传递的智慧:平常心,在无执中随缘
平常心,是禅宗里经常出现的一个词。赵州老和尚活了一百二十岁,八十岁的时候还在到处参学,为什么?
因为过去的修行人,在悟道之前,会把全部的心力都用来寻找老师,如果找一个不是,找一....
因为过去的修行人,在悟道之前,会把全部的心力都用来寻找老师,如果找一个不是,找一....
2023-06-20

佛陀传递的智慧:忍他让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
小故事一:
一位禅师在旅途中,碰到一个不喜欢他的人。连续好几天,那人用尽各种方法污蔑谩骂他。最后,禅师转身问那人:“若有人送你一份礼物,但你拒绝接受,那么这份礼物属于谁呢?”那....
一位禅师在旅途中,碰到一个不喜欢他的人。连续好几天,那人用尽各种方法污蔑谩骂他。最后,禅师转身问那人:“若有人送你一份礼物,但你拒绝接受,那么这份礼物属于谁呢?”那....
2023-06-20

佛教十三经都在讲什么?(上)
《法华经》
佛教十三经,是以儒家十三经为模仿对象,出现的时间并不长,而且刚出现的时候,也并没有得到大家太大的注意。实际上,这种编辑的方式称得上是一种“知津阅藏。这十三部经....
佛教十三经,是以儒家十三经为模仿对象,出现的时间并不长,而且刚出现的时候,也并没有得到大家太大的注意。实际上,这种编辑的方式称得上是一种“知津阅藏。这十三部经....
2023-06-20

佛陀传递智慧,为什么坚决不谈神通?
表面看来,佛陀与寻常人一样,寻常地行、住、坐、卧,既没有放光动地,也没有显露神通,更没有很多奇奇怪怪的事情。
佛陀的诸多弟子中,除了个别弟子之外,其他弟子如果显露神通,他一定会....
佛陀的诸多弟子中,除了个别弟子之外,其他弟子如果显露神通,他一定会....
2023-06-20

故事:一个宫女踩到金龟,怀孕40年才生下一个女婴,她就是褒姒
西周周宣王问姜王后:只有先王周厉王宫内的一个宫女:于是赶紧回后宫问姜王后。王后想了想说:宫中没有其他的怪异“只有先王周厉王宫内的一个宫女,便命人把盒子打开,看看里面到底装的是什么宝贝,这个盒子里的东西应该是不祥之物,可厉王接盘时却失手了,周厉王立刻让人去找小龟:就在周厉王令人找小龟时,一个小宫女刚好路过库房外面,这个宫女突然腹中疼痛,还是40年之后才生下孩子,那个女婴已经死了。....
2023-06-20

佛陀回答弟子的问题,就像医生看病一样,一共有四种方式
佛陀通过问答的形式,对弟子进行启示,在回答过程中完成佛法义理的阐述、论证以及提出修行的法门。
“问”就是弟子的启请、发问,“答”就是佛陀对弟子发问的回答。在有些佛经中,....
“问”就是弟子的启请、发问,“答”就是佛陀对弟子发问的回答。在有些佛经中,....
2023-06-20

佛陀第一次壮大僧团,耶舍的贡献很大
耶舍是佛陀的第六位弟子,耶舍的父亲是第一位男居士。
这其中有一个细微,就是耶舍领悟到了世间万法,向佛陀表达自己要皈依的心愿,于是耶舍就成了佛陀的第六位弟子。随后耶舍的父....
这其中有一个细微,就是耶舍领悟到了世间万法,向佛陀表达自己要皈依的心愿,于是耶舍就成了佛陀的第六位弟子。随后耶舍的父....
2023-06-20

阿难问:“见性会由大缩小吗?”佛陀说:“那是前尘器世间的相”
阿难对佛说:“世尊,我与如来观看四天王胜藏宝殿,此见能够遍及娑婆国土,但回到精舍却只看见伽蓝,进入清新的讲堂却只是见到四壁。”
“见体本来可以周遍一界,现今在室中却只能满于....
“见体本来可以周遍一界,现今在室中却只能满于....
2023-06-20

五百罗汉的故事:伽耶伽叶问“你敢证明给我看吗?”佛陀微微一笑
【伽耶伽叶】,又称作迦夷迦叶、竭夷迦叶,是中印度摩揭陀国人,原来信奉火神教,后来受佛祖感化而皈依佛教。
奉佛之后,他勤奋修行,积极宣扬佛法,最后终于修成正果。摩揭陀国有一座伽....
奉佛之后,他勤奋修行,积极宣扬佛法,最后终于修成正果。摩揭陀国有一座伽....
2023-06-20

佛陀回家了,尽了他最后的孝道
当年佛陀还是太子希达多的时候,他从迦毗罗卫国离家出走,经过几年的探索、修行、思考,最终成为了佛陀。成为了佛陀以后,他又一次回到了自己的故乡,迦毗罗卫城。
佛陀回家的那天,全....
佛陀回家的那天,全....
2023-06-20

“观自在菩萨”与“观世音菩萨”,区别在哪?
很多人能够把整部《心经》,统统背下来。即便背不下来,很多人也都会记得这第一句:
“观自在著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于是很多人就认为,它的意思无非是....
“观自在著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于是很多人就认为,它的意思无非是....
2023-06-20

佛陀传递的智慧: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当时,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祗树给孤独园里,与一千二百五十位大比丘在一起。
有一天上午,临吃饭的时候,佛陀穿上袈裟,拿着饭钵,缓步走进舍卫城去乞食。佛陀在舍卫城中慈悲平等,不分贫富,....
有一天上午,临吃饭的时候,佛陀穿上袈裟,拿着饭钵,缓步走进舍卫城去乞食。佛陀在舍卫城中慈悲平等,不分贫富,....
2023-06-20

佛陀十大弟子故事之四:迦旃延说服文茶王,放弃私爱
常常能让最愚顽的人明白佛的道理,文茶王一位最心爱的妃子死了。文茶王让人用药水将妃子的尸体浸泡着,整天坐在妃子的尸体旁伤心啼哭,文茶王耽于忧伤,忽然有一位大臣说,听说释迎牟尼十大弟子中,说不定他能够让我们的国王明白人死不能复生的道理,他见文茶王守在被浸泡在药水中的尸体旁,文茶王无动于衷地说:他能让我心爱的妃子活过来吗。听说佛的弟子都有神通,你能否让我的妃子活过来呢”....
2023-06-20

佛陀的故事:能力和智慧是两回事
在摩竭陀地方住着两个邪恶的婆罗门教徒,后来他们终于被阿加塔沙楚国王的警卫抓到,匿名安排去供养阿加塔沙楚国内尊贵的僧人和阿罗汉们,他们假惺惺地请求僧人为他们做祈请文:愿慷慨的匿名施主所有的愿望都能圆满实现同时,这两个误入歧途的匪徒很快地在一场瘟疫中死在牢里”他们在夜色的掩护下四处作恶,一位睿智的老占星家发现了瘟疫的缘由。阿罗汉能用精神的方法来降服药叉,当药叉们从乡下抢劫归来。....
2023-06-20

佛陀广结善缘,须达多用金币铺地,供奉了一座园林
随着僧团的日益壮大,发展的施主也越来越多,早期最有名的就是一位富商,名叫须达多长者,汉语的名字叫善施,特别慷慨的意思。
须达多听说了佛陀的殊胜事迹,很想拜见佛陀。有一天夜里,....
须达多听说了佛陀的殊胜事迹,很想拜见佛陀。有一天夜里,....
2023-06-20

孔子说:“五十而知天命”,为什么我50多了,却还是不知道?
共勉。....
2023-06-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