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最可爱的人是谁?

  世间万物个个不同,芸芸众生千差万别。有优劣、有好丑;有善恶、有对错。   不管如何,我们都要记住,人要往上走,水要往下流。只有懂得往上走,提升自己,有上进心,才能把自己塑....
2023-06-17

佛的三德是哪三德?

佛的三德之智德  智德,智就是智慧的智。   我们无始以来都生活在迷惑之中,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有烦恼的,那么佛,从他的德行上来说,他可以破除一切的迷惑,破除一切的无知,而证得无....
2023-06-17

真正地把身心交给佛

  有很多学佛的居士总是会抱怨说:“学佛那么多年了,为什么工作或家庭还是有那么多不顺心的事……”   这就看你这颗心是真的还是假的,是不是真正的清静佛子。   你如果....
2023-06-17

学佛能逃脱出三界吗?

学佛不是从这里逃到那里去。这是人们对佛法的误解。至于出三界,也不是逃出三界,而是明白我们被什么困扰了,摆脱这样的困扰才叫“出离”。....
2023-06-17

如何增加福报呢?

望自己的福德因缘深厚,因为有时候增加财富,财富不一定是我们的,增加物质、财产有时反而是个累赘。 唯有福报是真的,到哪里都享用不完。那么如何增加福报呢?....
2023-06-17

死到底什么样子的呢?

我们的寿命享尽,病逝,或是天灾人祸众缘逼迫而终。临命终时,死的境象令人难以忍受,恐怖之心油然而生。有些人死时,吓的面色变青,死相可怖;有些人在死时,不愿死去,双手抓的紧紧。如果....
2023-06-17

什么是十善?

十善又称十善业,十善业道。十善业包括:1、不杀生,2、不偷盗,3、不邪淫,4、不恶口,5、不两舌,6、不妄语,7、不绮语,8、不贪,9、不嗔,10、不痴等。....
2023-06-17

什么是三界

三界,是人们的三种执着界限,1、欲界。2、**。3、无**。我们都知道,没有欲望的人是快乐的。为什么呢?因为没有欲望就没有失望,这叫出离了一界。再没有对物质世界的分别喜好,不产生....
2023-06-17

人生八苦指的是哪八苦?

1、生苦,2、老苦,3、病苦,4、死苦,5、爱别离苦,6、怨憎会苦,7、求不得苦,8、五阴盛苦等八苦。....
2023-06-17

学佛可以吃三净肉,肉边儿菜是吗?

“三净肉”是指:一、不是我杀。二、不为我杀。三、我不见杀。总体意思是说当你遇见它的时候,它已经是饭了。你只是在吃饭而已。“肉边菜”是指:修行人不能自己左右饭食的时候,....
2023-06-17

有的佛经不能晚上读吗?

没有这个说法,佛说法是针对一切时一切地的,任何时间只要认真修行,佛菩萨都会护持赞叹的。无论哪部经典都要正确对待,佛经,是佛的慈悲法语。任何时间流露出来的都是慈悲跟智慧。....
2023-06-17

什么叫心法、色法?

“心法”,指一切心理现象;“色法”,指一切物质现象,除色、心二法外,还有“心所有法”、“心不相应行法”、“无为法”,称为五法。大乘说“五位百法”,小乘说“五位七十五法”。....
2023-06-17

什么是依法不依人?

法具备了圆融与实用,人说执着于片面。比如说一个人饥饿了,你告诉他去吃包子吧,对方会由于找不到包子而迷惑。还是同一个问题,一个人饥饿了你这样告诉他:去吧,该吃饭了。这个人会....
2023-06-17

求不得苦我知道,怎么生还是苦?

1、生苦。生苦简单来讲有五种,(1)受胎,意识进入母胎的时候,在母腹中窄隘不净。(2)种子,这个识借助父母的身体,识种子随母气息出入非常不自由。(3)增长,识在母腹中,经十月日,内热煎煮,身形....
2023-06-17

什么叫五乘佛法?

乘各种法,使达到一定的果位叫“乘”。乘“五戒”法,生于人间的叫“人乘”;乘“十善”法,生于天上的叫“天乘”;乘“四谛”法而证“阿罗汉”果的,叫“声闻乘”;乘“十二因缘”法而....
2023-06-17

生老病死跟成住坏空是什么意思?

生、老、病、死是有情众生的四种生命形式。即从出生到老化,再由病至死的生命过程。无论是人类或者其他动物,都得遵循这样的规律。所以佛说这一切叫做无常,意思是不能永恒。成....
2023-06-17

佛法包括哪些部分?

佛法汪洋浩瀚,博大精深,它的内容可分为教法、理法、行法及果法四方面。教是佛所说的言教;理是教中所说的义理;行是依理所起的行持;果是由行而证的觉果。教和理是属于理论的范围,....
2023-06-17

我这样初学的,适合读什么书呢?

佛法没有初学老修的区别,只有迷与觉悟两种状态。只要是不觉悟就是初学,也就是说在不究竟觉悟的时候,自己始终是初学者。至于适合读什么书,一切佛说的经典都可以读,当然,不是说要....
2023-06-17

三皈五戒是什么?

三皈依是指皈依佛、法、僧三种至宝。一、自皈依佛,终不皈依外道天魔。二、自皈依法,终不皈依外道典籍。三、自皈依僧,终不皈依外道邪众。五戒:戒杀,戒偷盗,戒淫欲,戒妄语,戒酒及刺....
2023-06-17

读经需要打坐吗?

读经是与佛菩萨的对话,因为经典里都是佛与我们交流的语言,所以读经是用来明白道理的,不是一种仪式。打坐是把读经所感悟的道理,通过静虑的方式去体验经典的真实性。修行,就是行....
2023-06-17

什么是怨憎会苦?

我们和冤家、仇人没办法避开,每每要见面,这就叫做怨憎会苦。比如一对夫妻,婚姻生活美满,恩爱,过后吵架闹翻了,但是为了儿女,夫妻之缘难断,必须天天见面摆脸臭;或是打工仔,虽与老板不和,但为了家计,为了五斗米而折腰,天天要和不喜欢的老板见面;还有某些同事,跟你吵过一次架后,两人见面就不说话,因为某种业因缘,你不能离开他,天天要会面,这就是怨憎会苦。....
2023-06-17

超越是非善恶,是不是不分好坏?

是非善恶,是因人所站的立场而言的,好坏人自然也是因自己所处的位置而定的。也就是说,善跟恶是可以互换的,敌人看你就是坏人,也是敌人。而你自然也把对方当敌人,当作坏人。对这样....
2023-06-17

什么是随喜赞叹?

随喜是横顺一切人的精进功德,只要有人于修行上有所进步都值得随喜。随喜还可以培植自己的性德。因为常人对别人的进步乃至见地经常容易起分别,所以随喜又可以渡分别心。赞叹....
2023-06-17

吃肉等于犯戒吗?

吃肉不等于犯戒,修行人需要培养一个真正的慈悲心,(píng)等心。如果没有慈悲心是谈不上修行的。最初学佛的人首先要认识“五戒十善”。知道了什么是戒律,学佛就有了方向。....
2023-06-17

做人跟做佛有什么区别?

做人经常在是与非之间徘徊,做佛因为明白了觉悟了是非的起因,可以超越是非善恶,做个(píng)等的有智慧的人。....
2023-06-17

网站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