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一大师:惜福就是惜命
将这很薄的福享尽了,我的哥哥时常教我念这句子。以后凡是临到穿衣或是饮食的当儿,而且我的母亲也常常教我;这因为母亲和哥哥怕我不爱惜衣食。损失福报以至短命而死,一点不知爱惜;就正颜厉色地说,莫说这样大的整张的纸不肯糟蹋!也不肯随便丢掉哩,也是惜福的意思啊!劳动原是人类本分上的事,不惟我们寻常出家人要练习劳动,就是想来生再做人。切切实实能持戒的却很少,所以我时常劝人不要随便受戒。....
2023-06-29
认识暇满人身的重大意义
我们所拥有的能够听闻佛法的暇满人身,但这些价值必须通过皈依三宝来实现,为八有暇和十圆满,分别是非地狱道、非饿鬼道、非畜生道、非盲聋喑哑、非世智邪辩、非正法灭尽时、非北俱卢洲、非无想天等,谓今生不曾自作或教他作五无间罪,谓不被拔无因果等邪见所蒙蔽,世俗正法施设圆满;谓值遇无上佛法,正行不灭圆满;谓教、证之法仍在世间流传,谓具足修行所需资粮,具有听闻和理解佛法的能力,能阅读经典或聆听善知识说法。....
2023-06-29
圣严法师:如何与不喜欢的人相处
如何与不喜欢的人相处“ 中国人常说的”日本话称为“有的明星在戏里的演出不一定很出色,无形中会吸引许多影迷,有的明星则没有这种特质;但他的戏演得好、歌唱得好,所以还是会有许多戏迷、歌迷支持他,这是因为他透过美妙的歌声、精湛的演技,或是他的看法、想法与大家结缘,所以大家都喜欢他, 像我透过写作、演讲。很多人见到我就会说,我看过你的书“我虽然不是直接与读者面对面?而是间接透过书本作媒介。....
2023-06-29
皈依的正行:听闻正法
一是对同样内容反复不断地听闻思维,多闻还能帮助我们远离不善。而树立正确观念的捷径便是闻思经教。多闻的关键是听闻佛法,才能帮助我们照见人生真相,亦需通过多闻乃能证得”因为多闻能使我们获得佛法正见。 了解闻法意义之后。应进一步端正闻法态度,为我们总结了闻法必须远离的三种过失和六种观想。谓于闻法过程中心不在焉,不能将法义注入心田,闻法时当摄心端坐。带着许多固有观念而非清净心闻法。....
2023-06-29
完成皈依是学佛的目标
完成皈依是学佛的目标,这才是修行的关键所在,具足无限的慈悲和智慧,是圣贤僧的品质。并不一定要舍俗出家才能成为三宝,是于自身圆满成就三宝具备的品质和功德,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三宝,成为继承并弘扬佛法的僧人,已是住持三宝之一的僧宝,象征佛法在世间的流传,终究与解脱毫不相干,尚需不断精进修行。都是帮助我们成就内在的、佛菩萨那样的品质,是为了忆念观音菩萨的大慈大悲之心,圆满同样的慈悲品质。....
2023-06-29
为何讲皈依后才能算作佛教徒
为何皈依后才算佛教徒,修行一定要皈依,如果一个人没皈依的话,皈依是一切善法的基础,皈依是转凡成圣的开始,所以如果没有皈依不算是一个佛教的修行者,而且皈依就是皈依我们果地心。佛是我们众生一切果地的心?皈依于佛法僧三宝也,三宝义甚广。如菩萨声闻诸圣贤众、下至仅剃发被袈裟者皆是也,大方便佛报恩经云, 既已皈依于佛,决不再依天仙神鬼一切诸外道等, 既已皈依于法, 既已皈依于僧。....
2023-06-29
过午不食之功德利益为何
过午不食之功德利益为何:你少吃一顿当然就没那么肥了,能够比较好地修禅定?因为人吃了东西以后,血就往胃那儿跑,头上血就不足了,就想睡觉,而我们一般人白天工作,就想晚上坐一会,晚上不能吃东西,人吃多了以后,饱暖思淫欲,晚上就不能好好休息,所以的话就是要别吃,别吃就睡得好,肚子里边不会留残食,因为晚上你没吃,中午吃的东西都消化了,肚子里就比较干净,晚上再吃得饱饱的,就一定会留下很多残渣。....
2023-06-29
别人对我们不善怎么办
别人对我们不善怎么办:诸佛菩萨教化众生。对中下根性众生教因果,十善业道就是属于因果,佛在经中说能够断十恶、修十善。能得种种殊胜的果报,如果不肯修善,就得种种的恶报、不善报,与别人不相干,但是世间有一些迷惑颠倒的人,他认为自己的苦难是别人给的;怨天尤人,这是罪上加罪,往后果报更苦。我们要懂得这道理,别人对我们不善、毁谤、侮辱、陷害,没有智慧的人会怀恨在心,常常想着报复。这就错了?这里有因果关系。....
2023-06-29
大安法师:居士是否可以超度亡灵
信众:居士是否可以超度亡灵?去做经忏,别人给钱,是否可以接受?....
2023-06-29
明一法师:佛教中的“不可说”是什么意思
在阿僧祇品里面定义“不可说不可说转“另一方面它有讲不尽的意思;有讲不明白的意思,无法用语言来描述的意思,没有办法回答?因为所有的回答都不能完全讲透。所以不能这样回答。只能回答,没有办法回答?因为任何一个回答无法把禅的意思解释出来?现代科学用极限来精确表示这个“这个表达不管是在数量上还是在意思上都很恰当。你不能在极限坐标上标出来(也就是说出来)。不可说,这个词就是相当于现代科学的极限这个词。....
2023-06-29
延参法师:人生吃亏莫嫌早
延参法师:人生吃亏莫嫌早, 活着不要怕吃亏。生活需要长教训,怎么去对待生活挖的那些坑,怎么去化解生活的烦恼,怎样去告别埋怨,只有早一点治疗伤痛,而不是一天到晚算计自己到底吃了多少亏。人生只有在思考和历练中才能长大, 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用挑剔的态度去对待生活,无疑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人是在自我反思中长大,自我更新中成熟,去完成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生命的追问用一颗(p....
2023-06-29
达照法师:本觉与生死
里面不知啥玩艺!看不见本觉,也看不见生死,就象手掌抓不住虚空,虚空也抓不住手掌,彼此没有障碍!不曾动摇,从来没有形象,也没有感官的知觉,也没有是非好坏的判断。也没有染污和清净的样子“但又不是意识分别所能了知的”一切众生原本都具足这个本觉,就象空气一样滋润着我们的生命,听不见它的声音,也看不见它的容颜。为何人人都难以体会?追求自由和幸福的人,却不知道真正自由和幸福的人是谁?对生命的贪恋。....
2023-06-29
济群法师:勤修四观是化解不生气的有效方法
勤修四观是化解不生气的有效方法, 遇到事情时要勤修以下四观:世上没有一个坏人、恶人、敌人,所谓的恶人是因为其错误的认识和习气导致了错误的行为。在此梦中我们不应沉湎快乐,不应执著痛苦,梦中我、人、快乐、痛苦等等一切皆为虚幻,梦里明明有六趣。一切众生本来是佛,而是他的妄念,则是对他的妄念发脾气,以我之妄念纠缠他之妄念。所以才做此愚昧之事,他之妄念亦亡:我做过和他一样无耻的人、和他一样愚昧的人。....
2023-06-29
如何才能选择一位名师
学习任何法门都应该选择有专精独到功力的明师。虽然明师未必出于明师之门,明师门下也未必出高徒,但是追随明师,实要比所谓‘以盲引盲’来得安全, 可是谁是明师,特别是宗教经验和禅修工夫?更是无法判断谁是明师或不是明师,明师虽然未必有名,但若为大众公认的明师。自然要比自称明师而尚未被大众所公认的,在无力明辨谁是明师或不是明师的阶段,追随已被大众公认的明师是比较安全的,或者由已经成名的老师。....
2023-06-29
延参法师:幸福到底是什么
幸福到底是什么?幸福可以理解为是一种思考与感觉,幸福是一种境界。幸福更是一种活到老的积极,把生活活成了一场看不到阳光的悲观,生活本来就是一道无法计算的题目,你的生活就会变得愈灰暗无比,不要板着脸去面对生活,生活给予你的挫折与考验。生活就会变得简单快乐,幸福永远不会和悲观同行,生活的意义就在于去感悟生活、理解生活,能理解生活,不要再去抱怨生活如何刁难。也不要再去嗔恨人生如何坎坷。....
2023-06-29
明一法师:凡圣的秘密
凡圣的秘密,突然悟到了凡圣的秘密,那就是凡多于圣;凡大于圣,大家不要笑我胡说八道。这是真的,我们总觉得这不好,这个人不好,这都是因为自己凡多于圣,实际上,好好观察就会发现,这个人很多地方比自己好,那边夏天也会热。这就是圣多于凡。凡圣的大小也是这样 我们(p....
2023-06-29
参加八关斋戒有什么意义
参加八关斋戒有什么意义?佛陀为了使正法久住,制定戒律仪轨来规范弟党,让僧信二众各有戒律可资遵循。在家信众虽然无法剃染,佛陀为了让他们也能有机会过出家清净离欲的生活,培养出世善根,播下出家解脱的种党,而慈悲开设八关斋戒的方便法门。 受持八关斋戒是以一日一夜时间,体验出家的生活,该日除了受持不杀、不盗、不淫、不妄语、不饮酒等五戒之外,还要遵守三条戒律:不故往歌舞观听;不坐卧高广大床;共八戒一斋。....
2023-06-29
济群法师:人心与人生
是我们做每件事的动机和出发点。对许多学佛者来说并不陌生。但发心究竟有多么重要,可能很多人会立刻想到家庭、亲人、财富……觉得这些才是人生不可或缺的依怙。必然离不开心的参与,是因为拥有善良的心,是因为拥有不善的心,在于能创造快乐的心?快乐不过是一种内心的感觉。如果我们没有能快乐的心。再好的环境也无法使我们快乐,也在于会制造烦恼的心?甚至从来不愿正视、不愿面对的心么。....
2023-06-29
佛教的十二因缘是什么
关于世界的由来佛陀提出了缘起论,而在人生过程的形成和变化的具体问题上。 十二因缘是按照缘起论来对人生进行分析,它将人生过程分为十二个彼此成为互为条件或因果的环节,包括不明善恶、不明佛法教义,因为无明而做出善或恶的行为,因为过去的行为累积了一定的因果。指由精神要素与物质要素和合而形成的身心,由于与外界事物的接触而产生苦、乐、忧、喜的感觉,今生为爱产生诸多行为,成为下一世的果报,而受来生的生命。....
2023-06-29
道伟法师:一切福田不离心地
不离方寸(心地),若不明心见性,开启生命无上智慧,佛法无上般若智慧之中,世出世间无尽福德无不具足!必须做的唯一一件事,就是成等正觉。成佛这一件唯一要紧事,保持直下、冷静、清明至简,摄念于天真未散之心,学会透过现象洞明根本,尊重事物发展的因缘果规律和本质,摒除其他一切事相上无谓的纷争、纠缠与杂念。在自心自性中,成佛这件终极关怀中来!成佛是最省力又是最直接的伟大事业,除此迫切而又独特的修行大业之外!....
2023-06-29
皈依的学处:遮止学处
皈依的学处:凡夫心有如千万个伺机而动的对手。警惕所有可能使自己破失皈依的逆缘,即皈依后不能做什么“终不皈依邪魔外道,终不皈依外道典籍,终不皈依外道邪众,便是获得皈依体后应遮止的范畴。皈依佛之后,也不应再以世间的感情、财物、地位为究竟归宿。难道学佛就要排斥生活的一切吗?不是真实皈依处。是皈依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具有的觉悟,更会使我们生生世世难有因缘得遇佛法。更会使内心在人我是非中越陷越深。....
2023-06-29
观音菩萨为何千处祈求千处应
观音菩萨为何千处祈求千处应,灾难频生,观音菩萨仅一人?何能一时各随其人而救护,殊不知并非观音处处去救。乃众生心中之观音救之耳,观音本无心,以众生之心为心,故能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如皓月当空,所有水中皆现月影!千江有水千江月,诸佛菩萨之救度有情。亦复如是,其不得感应者,唯以众生之不虔诚。非菩萨之不救护也,如一池污浊之水,欲月现其中?岂可得乎!’....
2023-06-29
̸ʦ̸���л�����֮����������˵���������˷�ѧ������
̸ʦ̸���л�����֮����������˵������_���˷�ѧ_������....
2023-06-29
皈依的正行:法随法行
此处重点介绍皈依修习、发心、五戒及四无量心,首先应以相应修习增长对三宝的信心,均安排有数项加行作为修行基础,如念诵四皈依、大礼拜、念诵金刚萨埵、供曼扎等,这就必须通过修习皈依来完成,具体修习方式可根据《皈依修习仪规》进行,部分的称念三皈应在一千遍以上。至少应以虔诚心称念一百零八遍三皈,应以两至三年的时间修习皈依,称念三皈累计至百万次。称念三皈不仅数量要达标。....
2023-06-29
一行禅师:生活即是禅修
一行禅师:生活即是禅修: 学僧有源问大珠慧海禅师“和尚最近怎么用功?大珠答道”饥来吃饭困来眠:(p“....
2023-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