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高情商”地倡导身边人光盘就餐?

问题:  中午与同事一起吃午饭时,看到他们将剩饭剩菜倒掉,我就会莫名觉得有股罪恶感。  想着等大家都吃完收拾碗筷,倒掉前,我可以再吃几口,可又老觉得有点尴尬。  我自己一人在外就餐时,从不剩饭剩菜,米饭也是吃多少打多少。  因为这一点,我和同事一起吃午饭很不习惯,请问如何....
2023-04-30
如何“高情商”地倡导身边人光盘就餐?

佛教是消极避世的吗?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生活失意而遁入空门,这不免让人觉得佛教是消极避世的。现在的许多....
2023-04-30
佛教是消极避世的吗?

念药师佛真的能消灾延寿吗,那为什么还会生病?

这位能够....
2023-04-30
念药师佛真的能消灾延寿吗,那为什么还会生病?

学说爱语,远离恶口,避免对他人造成伤害

  古来常说:....
2023-04-30
学说爱语,远离恶口,避免对他人造成伤害

有方法抹去过去的记忆吗?

善信问:顶礼师父!能不能用什么方法将过去的记忆抹掉,我不想老是活在过去。觉火法师答:记忆的影像就是我们内心对人事的执着相,你越是在意它,就是在加强记忆,给它力量,自然就忘不了。  最好的方法不是抹掉记忆,更不是忘掉。而是要正确认识它,就是一个自己必然要经历的缘起,不管是美好的回忆还是不堪回首的往事,你要告诉自己,这些都是自己的孽缘,过去不知道而纠结,那从现在诵经回向吧。....
2023-04-30
有方法抹去过去的记忆吗?

怎么样发出真正的慈悲心?

怎么样发出真正的慈悲心?  修学佛法,慈悲心非常关键,我们讲的净宗十六字诀里边,第二句是发菩提心,什么叫菩提心呢?菩提心就是慈悲之心,慈悲心也就是叫菩提心,菩提心也叫成佛之心。所以慈悲这二个字,什么叫大慈?大悲拔众生之苦,所以观世音菩萨代表大悲观世音菩萨,把众生的苦拔掉。弥勒菩萨呢?给众生快乐。遇到众生的苦,究竟圆满的拔他的苦。大慈给众生快乐,随喜他。....
2023-04-30
怎么样发出真正的慈悲心?

觉性是永恒的、没烦恼、证佛国

  慈悲修慧,慈什么意思呢?  ....
2023-04-30
觉性是永恒的、没烦恼、证佛国

为什么对别人好,反而不被善待?

  ....
2023-04-30
为什么对别人好,反而不被善待?

已决定做生意不说妄语,但还是会有旧习惯,怎办?

  我现在做生意已经不说妄语了。没理由骗他;就会去调查,说妄语会起反作用。但做事时还是会因过往惯性产生纠结,能确定不说妄语,对此具备信心,而惯性是来自长期积累,必然有一个博弈过程。就像在老系统运转新程序,需要继续强化观念。还要进一步认识到,这么做不仅是事业的需要,也是安心的需要;不仅是道德的需要,也是生命成长的需要。  不断思维这些道理,发自内心地确认,使原有惯性得不到支持,同时形成新的惯性。....
2023-04-30
已决定做生意不说妄语,但还是会有旧习惯,怎办?

怎么克制住自己的胡思乱想,在纠结烦恼中平静下来?

善士问:  怎么克制住自己的胡思乱想,让自己在纠结烦恼中平静下来?感恩,阿弥陀佛!宽见法师答:  这问题太大,整个佛法....
2023-04-30
怎么克制住自己的胡思乱想,在纠结烦恼中平静下来?

学佛人为什么要说随喜?

听到有师兄对着我说....
2023-04-30
学佛人为什么要说随喜?

人不要想太多,饿了就吃饭,困了就睡觉

记载过这么一句话:....
2023-04-30
人不要想太多,饿了就吃饭,困了就睡觉

不说人过,对人应少一分指责,多一分宽容

  古大德常说,来说是非者,必是是非人。常常说别人是非的人,常常就是那些挑拨离间的人,他们破坏了人跟人之间的和睦气氛,造成了人跟人之间关系的紧张。  弘一大师在讲说自己....
2023-04-30
不说人过,对人应少一分指责,多一分宽容

为什么会觉得恐怖?是怎么招感来的?

  ....
2023-04-30
为什么会觉得恐怖?是怎么招感来的?

低调做事,认真领会悲、智、和、敬的精神

  我们做每件事时,都要检讨自己的心行。不是为了做事而做事,更不是为了自我表现而做事,而是为了服务大众,自利利他。所以我们要低调而非高调地做事,认真领会....
2023-04-30
低调做事,认真领会悲、智、和、敬的精神

人生就是一场旅行,轻装上阵和负重前行,看你怎么选

  人的一生总是在不断地重复着旅行,轻装上阵的人自然会有闲情逸致欣赏沿途的风景,负重前行的人则往往自顾不暇,我经常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同行客。他们总是喜欢用羡慕的眼神看着我,有时候也会主动地与我聊上几句,言语中透露着对我们生活的向往,说出家人自由自在,  大多数人的回答千篇一律,说生活压力山大,车贷房贷、子女教育、社会险恶、市场的残酷等等。我总会弱弱的问一句:你喜欢我们的生活吗?....
2023-04-30
人生就是一场旅行,轻装上阵和负重前行,看你怎么选

平中有醇美,淡中有深情

  有一种美丽要用心去感受,有一种幸福要认真回味,有一种感情我们将隐忍于怀,那就是平淡。因为平淡是真诚,平淡是深沉,平淡是安静;平淡不是平,平中有醇美,淡中有深情,这就是人生中的品味,也是人生中难得的一种境界。  只要拥有平淡的真实,才会真正懂得品味人生、舒发人生,心存淡泊。拥有平淡,那才是人生的至高境界,自自然然的快乐。人生中最难得的是能在繁华处守得住平淡,能在平淡时淡然面对生活;....
2023-04-30
平中有醇美,淡中有深情

嘴笨不会安慰人怎么办?

有个跟我很好的朋友,最近家里遇到了一些事,很不开心,我很想安慰她,但是不知道怎么说才好。  自己真是嘴太笨了,师父,你说我该怎么做才好?  安慰人其实有很多种方式,要是觉得自己不会说安慰的话,那就多陪伴她。  她想倾诉的时候,你陪伴在一旁,认真聆听;  她需要帮助的时候,伸以援手。  所谓朋友,你能陪在身边吗?  哪怕你说不了多么安慰人的话,  只要你是充满真诚和善意的。....
2023-04-30
嘴笨不会安慰人怎么办?

假如有人问自己幸福吗?怎么回答才好?

善信问:顶礼师父!师父,假如有人问:怎么回答才好?觉火法师答:要知道生活在一起和一定要幸福是两回事。  学佛人要清楚的两件事是:第一、完美的幸福根本不存在。第二、幸福不是别人能给你的,自己要有培福的能力。如果你只羡慕别人过得幸福,只能说在浪费时间。没有任何意义。而且徒增烦恼。培福积德,从你认识到问题开始。与其祈祷佛菩萨加持你幸福美满,不如祈祷三宝加持你认识无常。....
2023-04-30
假如有人问自己幸福吗?怎么回答才好?

在日常生活起心动念中修行

  不仅是天天在念佛就算修行了。因为修行就是用佛法的道理来修正我们的身、口、意三业上的错误。我们身、口、意三业,也就是行为、言论、思想意识。这三业中,以意业为主要。所以佛经上有比喻说:意业是统帅,身业、口业是士兵。士兵当然听统帅的指挥,意业不清净的人,肯定身业、口业都要犯戒。  所以我们守戒啊,重点要放在意业上。这也叫做....
2023-04-30
在日常生活起心动念中修行

为什么说世间的快乐是有漏的?

为什么说世间的快乐是有漏的?那他世间所拥有的一切快乐背后是隐藏着痛苦的。他觉得休息一天很快乐,他也可能会觉得休息变成了一个痛苦。那你曾经拥有的快乐可能也会变成你痛苦的根本。兰花在这个老禅师的悉心照料下长得十分的健康,像老和尚一样用心呵护兰花,小和尚把兰花浇过水后放在窗台上就出门去办事情了,小和尚赶回来看到一地的残枝败叶十分痛心,也很害怕老禅师要责怪他。....
2023-04-30
为什么说世间的快乐是有漏的?

懂得不计较、不比较的人,才是“最精明”的

  如果说一个人精明,那你会联想到什么?计较、贪小便宜,处处费尽心思为自己去把利益最大化?  但其实。....
2023-04-30
懂得不计较、不比较的人,才是“最精明”的

切不可拿僧宝开玩笑

  佛、法、僧三宝,一切佛像为佛宝,一切出家比丘(尼)为僧宝。唯此三宝能流传、维持佛法于后世。  僧人传承佛陀衣钵,僧人替佛教化众生,就代表着佛法不衰,无论是弘法利生的菩萨僧,还是尚未有较高修持的普通僧众,理应受到众生的敬重。龙向佛陀求助,佛陀授赐龙族一件旧袈裟,代表的就是佛法,任意亵渎三宝,所以年轻人常常拿僧人开玩笑,不知僧人代表的就是佛法,这都是直接诽谤佛法。....
2023-04-30
切不可拿僧宝开玩笑

惜缘是一种福报,珍惜生命中的每一份缘

  世界有成、住、坏、空,人生有生、老、病、死。在诸行无常、瞬息万变的世界中,我们要对身边的缘存有珍惜感。孔子曰:....
2023-04-30
惜缘是一种福报,珍惜生命中的每一份缘

如何应对、脱离生命之苦?

就预示着将度过与苦为伴的一生。出生时遭受分娩的危险与痛苦,成长中被可能出现的病痛折磨,期间还会伴随着可能遇到的种种意外事故,事业的不顺都将给人们带来种种痛苦。生命在不知不觉中老去过程中,也将面临行动迟缓、能力下降、亲人远离、身体变差的痛苦,而且最终还将面临死亡的痛苦。都将是一生中必须面对与承受的。我们是否有更好的办法来应对这些生命之苦呢?大家要知道生命之苦源于生命的构成本身。....
2023-04-30
如何应对、脱离生命之苦?

网站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