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传递的智慧:大海隐在波涛里,真心隐在妄念中

真心隐在妄念中,就像大海隐在波涛里,天空隐在云层后。
波涛平息,大海一平如洗;乌云扫尽,天空一碧万里。同样的道理,去除妄心,真心自显,除此之外再也没有别的修.行,所以,“但尽凡心,别无....
2023-06-20
佛陀传递的智慧:大海隐在波涛里,真心隐在妄念中

佛经传奇故事:佛陀大彻大悟,一个普通树变成了菩提树

说起菩提树,即使很多人不知道它的来历,也一般都知道释迦牟尼是在菩提树下成佛的,因此大家对它并不陌生。
菩提树原产于印度,本名叫“荜钵罗树”,是一种常绿乔木,植物学家称之为无....
2023-06-20
佛经传奇故事:佛陀大彻大悟,一个普通树变成了菩提树

佛陀传递的智慧:《心经》里的“舍利子”,他代表了什么?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心经》里的一小段,甚至变成了一句口头禅,可见这段话是非常深入人心的,传播得非常广。但在这一小段里,有....
2023-06-20
佛陀传递的智慧:《心经》里的“舍利子”,他代表了什么?

阿难问:“四种因缘是什么含义呢?”佛陀说:“见性不属于因缘”

一日,阿难对佛陀说:“世尊为什么常给比丘宣说,见性具有四种缘呢?所谓因空、因明、因心、因眼而有见性,是什么含义呢?”
佛陀说:“阿难,我问你,诸世间人说我能见,什么名为‘见’呢?什么....
2023-06-20
阿难问:“四种因缘是什么含义呢?”佛陀说:“见性不属于因缘”

佛陀传递的智慧:六祖是什么时候开悟的?

《坛经》中说,六祖是在听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时,明白道理的。所以很多人说,六祖是闻《金刚经》开悟的,其实不是这样。
那时他还没有开悟,如果开悟了,他就不用找五祖了。所以,他....
2023-06-20
佛陀传递的智慧:六祖是什么时候开悟的?

佛经传奇故事:这么个小娃娃,三步又能走到哪里去,“快停下!”

大梵天是创造神,阿修罗王婆雅也是他创造的。婆雅出世后,便开始不停地祈祷,因为大梵天有个毛病,就是耳根子特别软,当他看到婆雅日夜不停地祈祷和苦修,于是就显灵了。
大梵天问道:“....
2023-06-20
佛经传奇故事:这么个小娃娃,三步又能走到哪里去,“快停下!”

佛陀传递的智慧:“一时”就是当下,当下就是三世

《金刚经》里讲“一时”,就是当下,当下就是三世,三世就是前世、今世、后世,就是过去、现在、未来。
有人说“三世因.果”的时候,很多人持怀疑态度,但是当一个人说过去、现在、未来....
2023-06-20
佛陀传递的智慧:“一时”就是当下,当下就是三世

佛陀的智慧:如果拿所有七种珍宝来布施,那获得的福德多不多呢?

佛陀问须菩提:“如果有人将充满三千大千世界的所有七种珍宝,全部拿来布施,你认为此人因此而获得的福德多不多呢?”
须菩提回答道:“很多,佛陀,因为这样的世间福德本身是空性的,而非....
2023-06-20
佛陀的智慧:如果拿所有七种珍宝来布施,那获得的福德多不多呢?

五百罗汉故事:武则天殷勤询问佛学的道理,仁俭却好像没听见

【见人飞腾尊者】,生活在唐代,法号仁俭。
关于他的籍贯、俗姓及生辰年月,书籍上没有确切的记载,然而作为有唐一代的高僧,他深通佛法,内心寂然清净,了却了一切疑惑和烦恼,对生死淡然....
2023-06-20
五百罗汉故事:武则天殷勤询问佛学的道理,仁俭却好像没听见

佛陀说的法,都落在“心”上,在尘是心束缚,出尘是心解脱

佛陀所说的法,都落在“心”上,在尘是心的束缚,出尘是心的解脱。
尘,也并非是世间众生所居住的地方,而是烦恼心尘。抹去尘垢,就见圆满清净的菩提心。当年,佛陀在菩提树下觉悟了,看到....
2023-06-20
佛陀说的法,都落在“心”上,在尘是心束缚,出尘是心解脱

莲华生大师,公元804年离开西藏,晚年不知所终

莲华生大师是印度僧人,出生于8世纪北印度乌仗那国王族,开始名为莲花光明,后因通晓声明学,得名为莲花金刚。
8世纪后半期,莲花生大师把密宗传入藏,被尊称为白麦迥乃,意思是莲花诞生....
2023-06-20
莲华生大师,公元804年离开西藏,晚年不知所终

般若智慧包括三种:闻、思、修

如何获得般若智慧呢?一般地说,它包括闻、思、修三种。
闻慧,指从听讲、说读、学习各种佛经知识,所得的智慧;思慧,指通过静思冥想佛的道理,所得到的智慧;修慧,则是指修禅定所得的超越....
2023-06-20
般若智慧包括三种:闻、思、修

佛陀的智慧: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持一颗明净的心

佛说禅意一:
灵训禅师在智常禅师那里参学时,曾问智常:“怎样才能成佛呢?”智常禅师答道:“我如果向你坦白说了,你会相信吗?”灵训说:“和尚您真实地告诉我,我怎么会不相信呢?”智常紧....
2023-06-20
佛陀的智慧: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持一颗明净的心

阿难说“心不在内,亦不在外,应在中间?”佛陀说“都是错误的”

阿难曾经聆听过,佛陀与文殊菩萨等诸大士谈论诸法实相,当时佛陀说:“心不在内,亦不在外。”
于是阿难想,心既然不知道体内腑脏,当在身外,但如果心在体外,又不能相互感知,实际上心既无....
2023-06-20
阿难说“心不在内,亦不在外,应在中间?”佛陀说“都是错误的”

佛经传奇故事:和尚细细打量,“我是哪吒太子,护你很长时间了”

现在,人们一提起哪吒,眼前就会浮现一个珠圆玉润的小娃娃,头上扎着双髻,手提火尖枪,脚踩风火轮,斜肩背着一个红绣球,看上去气字轩昂、威风凛凛。
关于他的来历和传说故事,人们也是耳....
2023-06-20
佛经传奇故事:和尚细细打量,“我是哪吒太子,护你很长时间了”

大迦叶常去贫苦百姓家行乞,维摩诘说:“你像盲人一样”

一日,维摩诘居士私下思忖:我今示病在身,慈悲心切的世尊难道会不派人来探视我吗?正当维摩诘出现这一念头时,佛陀即知其意,就对素有“苦行第一”之称的大迦叶说:大迦叶“你去探视一下维摩诘居士吧。....
2023-06-20
大迦叶常去贫苦百姓家行乞,维摩诘说:“你像盲人一样”

佛陀的故事:公元前485年2月15日子夜,进入不灭涅槃境界

佛陀直到迈入老年,还常常外出说法,度化众生。
这天,佛陀外出传教回到精舍,立即召集全部弟子,进行最后一次说法。完毕后,他严肃而深沉地说道:“弟子们,世上没有永久不灭的法身,然而却....
2023-06-20
佛陀的故事:公元前485年2月15日子夜,进入不灭涅槃境界

文殊问“物象与精见之间有什么?”佛陀说“有第二个文殊吗?”

在祇陀林中,文殊师利菩萨从座位起来,顶礼佛的双足,合掌向佛礼拜。
然后对佛陀说: “世尊,在物象与精见中间,为什么没有‘是’与‘非是’的区别?”佛陀说:“文殊,我现在问你,在你之外另....
2023-06-20
文殊问“物象与精见之间有什么?”佛陀说“有第二个文殊吗?”

故事:佛陀带阿难看佛国净土

佛陀告诫阿难说:“如果想见无量寿佛,以及西方极乐世界诸菩萨、阿罗汉等所居住的净土,应当起身朝向西方,面对日落之处,恭敬地顶礼,称念‘南无阿弥陀佛’。”
阿难立刻从座位上站起....
2023-06-20
故事:佛陀带阿难看佛国净土

佛经传奇故事:广目天王长了第三只眼睛,据说这只眼睛非常厉害

西方广目天王,梵文叫“毗留博又”,意思是“有不平常的眼睛”,也译作恶眼天。
广目天王的眉间长了第三只眼睛,据说这只眼睛非常厉害,不仅可以随时观察世界,护持人民,而且还带着毒气,....
2023-06-20
佛经传奇故事:广目天王长了第三只眼睛,据说这只眼睛非常厉害

佛前佛的故事:毗舍婆如来,拘留孙如来

佛前佛是小乘佛教的主要信仰对象。小乘佛教认为在空间上,释迦牟尼是惟一的佛,而在时间上,在释迦牟尼佛之前还有六位佛陀。这六位佛陀不仅被小乘佛教所供奉,大乘佛教信仰者对他们....
2023-06-20
佛前佛的故事:毗舍婆如来,拘留孙如来

佛陀传递的智慧:一首偈子,觉照生命存在的本质

告诉比丘们觉照生命存在的本质:能够亲自聆听佛陀讲法的人,只限于在给孤独园出家的比丘众。所以住在别处的比丘、比丘尼也逐渐知道了这一胜妙独处偈。当时尊者三弥提亦住在附近。并问三弥提是否听闻和修习过胜妙独处偈?您应当请求佛陀教我们这首偈子,我听说这首偈子包含着佛陀的甚深法意。尊者三弥提来到佛陀的住处。顶礼世尊之后,他就把他同天神相遇之事告诉了佛陀,并请求佛陀教给他胜妙独处偈。....
2023-06-20
佛陀传递的智慧:一首偈子,觉照生命存在的本质

禅宗故事:神秀继承了“以心为宗”的禅法,被楞伽宗立为七祖

因神秀长期在北方弘法,所以,他的法系在禅宗史上被称为“北宗”。
神秀现存的著作,有他的弟子们根据他的讲授记录加以整理的《大乘无生方便门》、《观心论》,从中可以比较系统地....
2023-06-20
禅宗故事:神秀继承了“以心为宗”的禅法,被楞伽宗立为七祖

佛陀告诉阿难:心不在身内,心也不在身外

佛陀在精舍,问阿难:“你现在坐在如来讲堂内,你看祇陀林现在何处?”
阿难答道:“世尊,此庄严清净的大讲堂,是在给孤独园中,那祇陀林是在讲堂之外。”佛陀又问:“阿难,你在此讲堂中看见....
2023-06-20
佛陀告诉阿难:心不在身内,心也不在身外

五百罗汉故事:萨陀波仑正修禅,忽然听到一个声音“向东方行走”

【萨陀波仑尊者】,又称作善慈菩萨,他信仰坚定,德行高尚,热爱真理胜于生命,为度救众生备尝痛苦和艰辛。
他后来证得菩萨果位,居住在大雷音佛所属的无上乐土。在萨陀波仑还是个年轻....
2023-06-20
五百罗汉故事:萨陀波仑正修禅,忽然听到一个声音“向东方行走”

网站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