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告诉阿难:久远的过去,有一尊佛,叫做‘世间自在王如来’

佛陀告诉阿难:“在过去久远得不可思议的无尽数劫以前,有一尊佛,出现于世间,名字叫作‘世间自在王如来’。”
此佛在世弘法四十二劫之久,时时为诸天以及世间人众讲经说法,开示正道....
2023-06-20
佛陀告诉阿难:久远的过去,有一尊佛,叫做‘世间自在王如来’

佛陀传递的智慧:不住相布施,为什么能“一度代六度”?

“名”是万事万物的概念,“相”是万事万物的外相,那“无相”就是不被眼前的概念和外相所迷惑而执着。一旦执着就会受困,只要不执着,就不会受困。所有人的烦恼,都起于执着,或执着....
2023-06-20
佛陀传递的智慧:不住相布施,为什么能“一度代六度”?

佛经传奇故事:佛陀做出一个无畏手印,她说“我可以证明”

坚牢地神又叫“地天”、“大地神女”,在古印度,人们认为此神具有伟大、坚固、不灭、繁育等特点,因此尊称为地母。
地母是湿婆的妻子女神佩尔巴蒂,意思是“来自雪山”,因此她也是....
2023-06-20
佛经传奇故事:佛陀做出一个无畏手印,她说“我可以证明”

弥勒佛,名为阿逸多,与释迦牟尼是同时代的人

弥勒是姓,是慈悲为怀的意思,除去痛苦给予欢乐。
名为阿逸多,意为无能胜。弥勒生于古印度南天竺一个大婆罗门家族,大婆罗门在印度是高贵的种族。据《弥勒下生经》讲述,当时的转圣....
2023-06-20
弥勒佛,名为阿逸多,与释迦牟尼是同时代的人

佛经传奇故事:帝释天,把猪八戒贬下人间,做了一头猪

传说很久以前,一个不该下雨的季节突然下了七天七夜的大雨。当时,一匹狼已经饿了好几天,于是它到处去找食物。
不过,它整整走了七个村庄也没找到一丁点儿食物,因为这种恶劣的天气....
2023-06-20
佛经传奇故事:帝释天,把猪八戒贬下人间,做了一头猪

五百罗汉的故事:海面上狂风怒吼,僧护盘膝而坐,不久风浪平息了

【忆持因缘】,又称作僧护,他是舍利弗的弟子,因为德行高尚,热心助人而受到人们的尊敬。
有一次,有五百个商人准备出海做生意,因为路途遥远风险重重,他们慕名来请僧护为他们护航。僧....
2023-06-20
五百罗汉的故事:海面上狂风怒吼,僧护盘膝而坐,不久风浪平息了

佛陀传递的智慧:把难听的话还回去

佛陀在世的时候,也曾经遭人嫉妒、谩骂。
有一次,佛陀遇到一个人,堵住他骂个不停,可是不管那个人骂得有多难听,佛陀都心平气和地保持沉默。等到对方骂累了,歇了下来,释迦牟尼才问他:....
2023-06-20
佛陀传递的智慧:把难听的话还回去

佛陀劝谕策进:世间的人们都在为无关紧要的俗事,而蝇营狗苟

佛陀对阿难说:“世间的人们都在为那些无关紧要的俗事,而蝇营狗苟,在痛苦不堪的世间之中,辛勤劳作,经营生计,以求自给,以度余生。”
芸芸众生之中,无论尊卑、贫富、长幼、男女,无不在....
2023-06-20
佛陀劝谕策进:世间的人们都在为无关紧要的俗事,而蝇营狗苟

龙树菩萨在佛灭后七百年出生,曾教授国王长生之术,被王子怨恨

龙树菩萨在佛灭后七百年,出世于南天竺,生于阿周陀那树下,故名阿周陀那,又因龙成道,所以称为龙树。
龙树是婆罗门种姓的子弟,自幼接受过非常严格的婆罗门僧侣教育,他天资聪颖、博学....
2023-06-20
龙树菩萨在佛灭后七百年出生,曾教授国王长生之术,被王子怨恨

佛陀传递的智慧:世间有四部分,万物皆有灵?不是的

“一名器世间,二国土世间,三有情世间,四圣贤世间”。
在佛家的世界观中,世间分为四部份:一为情世间情世界就是众生界,也就是有情世界。有灵知、有情感、有觉知的生命体,都属于这个....
2023-06-20
佛陀传递的智慧:世间有四部分,万物皆有灵?不是的

佛陀传递的智慧:宽容对待,微微一笑,默默走开

佛陀从证道之后,到涅槃之前,都一直在做事。
他每日清晨眼睛一睁,就想着争分夺秒地利众、教调弟子、以身作则。甚至,在临死之前的那一刻,他还度化了一个老婆罗门。很多时候,佛陀都....
2023-06-20
佛陀传递的智慧:宽容对待,微微一笑,默默走开

佛陀传递的智慧:布施是舍,舍的是什么?

布施是舍,舍的真实含义是放下万缘,让心清净。
心性的清淨,便是内布施,所以,放下万缘是真正的布施,也是大舍。舍去所有污染真心的东西,舍去所有欲望执着,舍去此生贪恋的一切,只留下当....
2023-06-20
佛陀传递的智慧:布施是舍,舍的是什么?

佛陀传递的智慧:“你的袈裟拖地了”

温州净居寺的比丘尼玄机,常在大日山的石窟中打坐参禅。
有一天,他忽然闪出一个念头,心想:“法性湛然深妙,原本没有来去之相,我这样厌恶喧哗而趋于定寂,不算是通达法性的人。”于是,....
2023-06-20
佛陀传递的智慧:“你的袈裟拖地了”

佛陀传递的智慧:大海隐在波涛里,真心隐在妄念中

真心隐在妄念中,就像大海隐在波涛里,天空隐在云层后。
波涛平息,大海一平如洗;乌云扫尽,天空一碧万里。同样的道理,去除妄心,真心自显,除此之外再也没有别的修.行,所以,“但尽凡心,别无....
2023-06-20
佛陀传递的智慧:大海隐在波涛里,真心隐在妄念中

佛经传奇故事:佛陀大彻大悟,一个普通树变成了菩提树

说起菩提树,即使很多人不知道它的来历,也一般都知道释迦牟尼是在菩提树下成佛的,因此大家对它并不陌生。
菩提树原产于印度,本名叫“荜钵罗树”,是一种常绿乔木,植物学家称之为无....
2023-06-20
佛经传奇故事:佛陀大彻大悟,一个普通树变成了菩提树

佛陀传递的智慧:《心经》里的“舍利子”,他代表了什么?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心经》里的一小段,甚至变成了一句口头禅,可见这段话是非常深入人心的,传播得非常广。但在这一小段里,有....
2023-06-20
佛陀传递的智慧:《心经》里的“舍利子”,他代表了什么?

阿难问:“四种因缘是什么含义呢?”佛陀说:“见性不属于因缘”

一日,阿难对佛陀说:“世尊为什么常给比丘宣说,见性具有四种缘呢?所谓因空、因明、因心、因眼而有见性,是什么含义呢?”
佛陀说:“阿难,我问你,诸世间人说我能见,什么名为‘见’呢?什么....
2023-06-20
阿难问:“四种因缘是什么含义呢?”佛陀说:“见性不属于因缘”

佛陀传递的智慧:六祖是什么时候开悟的?

《坛经》中说,六祖是在听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时,明白道理的。所以很多人说,六祖是闻《金刚经》开悟的,其实不是这样。
那时他还没有开悟,如果开悟了,他就不用找五祖了。所以,他....
2023-06-20
佛陀传递的智慧:六祖是什么时候开悟的?

佛经传奇故事:这么个小娃娃,三步又能走到哪里去,“快停下!”

大梵天是创造神,阿修罗王婆雅也是他创造的。婆雅出世后,便开始不停地祈祷,因为大梵天有个毛病,就是耳根子特别软,当他看到婆雅日夜不停地祈祷和苦修,于是就显灵了。
大梵天问道:“....
2023-06-20
佛经传奇故事:这么个小娃娃,三步又能走到哪里去,“快停下!”

佛陀传递的智慧:“一时”就是当下,当下就是三世

《金刚经》里讲“一时”,就是当下,当下就是三世,三世就是前世、今世、后世,就是过去、现在、未来。
有人说“三世因.果”的时候,很多人持怀疑态度,但是当一个人说过去、现在、未来....
2023-06-20
佛陀传递的智慧:“一时”就是当下,当下就是三世

佛陀的智慧:如果拿所有七种珍宝来布施,那获得的福德多不多呢?

佛陀问须菩提:“如果有人将充满三千大千世界的所有七种珍宝,全部拿来布施,你认为此人因此而获得的福德多不多呢?”
须菩提回答道:“很多,佛陀,因为这样的世间福德本身是空性的,而非....
2023-06-20
佛陀的智慧:如果拿所有七种珍宝来布施,那获得的福德多不多呢?

五百罗汉故事:武则天殷勤询问佛学的道理,仁俭却好像没听见

【见人飞腾尊者】,生活在唐代,法号仁俭。
关于他的籍贯、俗姓及生辰年月,书籍上没有确切的记载,然而作为有唐一代的高僧,他深通佛法,内心寂然清净,了却了一切疑惑和烦恼,对生死淡然....
2023-06-20
五百罗汉故事:武则天殷勤询问佛学的道理,仁俭却好像没听见

佛陀说的法,都落在“心”上,在尘是心束缚,出尘是心解脱

佛陀所说的法,都落在“心”上,在尘是心的束缚,出尘是心的解脱。
尘,也并非是世间众生所居住的地方,而是烦恼心尘。抹去尘垢,就见圆满清净的菩提心。当年,佛陀在菩提树下觉悟了,看到....
2023-06-20
佛陀说的法,都落在“心”上,在尘是心束缚,出尘是心解脱

莲华生大师,公元804年离开西藏,晚年不知所终

莲华生大师是印度僧人,出生于8世纪北印度乌仗那国王族,开始名为莲花光明,后因通晓声明学,得名为莲花金刚。
8世纪后半期,莲花生大师把密宗传入藏,被尊称为白麦迥乃,意思是莲花诞生....
2023-06-20
莲华生大师,公元804年离开西藏,晚年不知所终

般若智慧包括三种:闻、思、修

如何获得般若智慧呢?一般地说,它包括闻、思、修三种。
闻慧,指从听讲、说读、学习各种佛经知识,所得的智慧;思慧,指通过静思冥想佛的道理,所得到的智慧;修慧,则是指修禅定所得的超越....
2023-06-20
般若智慧包括三种:闻、思、修

网站栏目